当下整个中国——请注意,是整个中国,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重要的电影奖项共有七个:大陆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华表奖、长春电影节和华语传媒电影大奖;香港的电影金像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其中从未间断的台湾金马奖历史最为悠久,至今已举办48届。
环顾上述七个奖项,各有特色。
虽然大陆曾最早举办大众电影百花奖——比起金马奖还早了一年,1962年就举办了第一届,但后来曾中断了17年。这个本来由《大众电影》主办、由观众投票评出的电影大奖,却因为后来《大众电影》读者数量锐减,不得已于1992年与金鸡电影奖合二为一,自2005年开始,百花奖与金鸡奖隔年各评选一次。
百花奖由《大众电影》读者投票选出,公信力自然非同一般。然而,大陆电影几起几落,市场几度沉浮,这个群众参与的电影评选活动经历坎坷,后来更需要与金鸡奖“分享”。因为百花奖源于群众参评,大陆就少了个由专家评选的电影奖。1981年,由专家评选的金鸡奖诞生。金鸡奖出现之时,适逢大陆电影结束了“文革”创伤,一派欣欣向荣。然到上世纪90年代,大陆电影开始在市场中震荡,金鸡奖也同样处于被动状态。尤其这“双奖”中的奖项屡屡出现“双黄蛋”。如今,如何拯救此“双奖”,已成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一道难题。
华表奖——顾名思义,该奖项既以华表为名,其代表政府奖的含义不言而喻。不过,本届华表奖忽然出现了“境外华裔”最佳奖之类,让人有怪怪的感觉,CEPA已明确香港与内地合拍片获国产片待遇,香港电影不再属进口片范畴。“境外”一词有没有法律定义呢?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其实是早年珠海电影节的伸延——即两岸三地电影评选平台,两年一届。但不知什么原因,办至第二届(1996年)后便忽告停办。四年之后,由广州《南方都市报》“接棒”,继续承担起两岸三地电影评选平台责任。应当说,这个奖项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据悉,每届评审过程中,传媒大奖是最能够畅所欲言的。
至于最年轻的长春电影节,固然,长春是新中国电影摇篮,然仅此就必须要办这个奖项?除了这个奖项最不具特色,最要命的是,经过三十年多年改革开放,长春电影制片厂光辉不再,这个奖将恐怕后继乏力。
列孚
香港资深传媒人、影评人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旅居广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