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真实”和“演绎”的分寸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情景再现,纪录片,真实,演绎
  • 发布时间:2011-09-28 15:28
  时下荧屏越来越多心理访谈、情感故事、涉案涉法类节目使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等手法,观众的接受度、信任度却在逐渐降低。近日,某卫视一档知名情感访谈类节目因存在用演员扮演当事人等问题被国家广电总局黄牌警告。相关部门也拟出台电视节目使用情景再现、故事演绎等表现手法的规范条例。

  “真实”为王

  用“表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被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是目前国内许多情感故事类节目广为流行的做法。

  博眼球、争收视,于是情感故事类节目出现了虚构情节、想象演绎;访谈类节目演播室时空融入粗制纪录短片成流行;涉案涉法类节目不遗余力展现破案细节和暴力、血腥场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将时下电视荧屏上某些节目滥用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的现象总结为:“题材市井化,故事庸俗化,节目选题亟待提高,制作手段更需提升。”

  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较早应用于纪录片的创作,随后渗透到其他各类节目形态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栏目《60分钟》开“情景再现”先河,应用于一些案件题材的专题节目。回顾国内“情景再现”被运用的历史,早在1995年中央电视台一套《东方时空》就推出了一系列“情景再现”节目,在当时引起较大争议,争议核心就在于“再现演绎是否有效还原了真实?”

  一项对纪录片中演绎允许限度的观众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情景再现或者“摆拍”是为了促进观众理解事实的话,观众是可以接受的,对他们来说甚至是必要的。例如2008年4月12日《新闻周刊》栏目在许霆恶意取款案的报道中,为了重现事实,节目中特别给出了由演员模拟许霆在广州市取款的场景。尽管画面只持续了一两秒,却使整个事件的画面连贯、脉络清晰流畅,同时也交代了当事人所处的环境,为之后的叙事做了铺垫。

  冷凇介绍,业界多将“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概称为“搬演重现”,在“素材为王”的电视节目制作行业,搬演重现可以丰富既有素材,增加节目的故事性和可看性。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苗棣认为,“搬演重现可以满足许多电视节目生动性、具体性的要求”。但两位专家均表示,“演绎”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这既需要节目制作者拿捏好“度”,更需要谨慎、务实的创作态度。

  对于过度演绎造成的不良后果,苗棣表示了忧虑。他说,近年来国内不少电视节目对搬演重现运用不谨慎,“罔顾事实、编造情节的‘演绎’已给观众造成错觉和误导,影响了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冷凇向记者举例,Discovery探索频道曾推出“刑侦档案系列”纪录片,其中5%是真实资料,如案犯照片、庭审录像等,95%的播出内容都是搬演重现。仅靠这5%的真实资料不足以还原整个案情,使用搬演重现便很好地填补了内容“恐怖点”,且制作方会在搬演重现的影像部分明确标注“情景再现”或“模拟场景”的字样,即西方电视节目制作常用的“重演”手法。由此可见,从纪录片中演化而来的搬演重现等手法,本身就与真实性密不可分。“Discovery诸多节目借助搬演重现影像传达给观众的内容核心仍是真实事件本身。”他提及另一个国内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节目中展示的短片,采用真人出镜、真实演绎,“扮演重现运用得当,取得不错的效果”。

  国外“搬演重现”制作经验

  相较于国内电视节目的过度演绎,英美等国外节目对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的运用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冷凇将国外电视节目常用的“搬演重现”大致归纳为三种:一是采用写意性镜头——模糊人影,尽量不露人脸。比如,一只拿着香烟的手、一把正在上膛的枪,都是特写镜头,以小景别为主。这种手法多适用于新闻专题类节目中,再现部分场景,填补空白画面。二是采用微晃镜头——拍摄时微微晃动镜头,营造出跟拍氛围,形成一种纪实感。这种手法在纪录片中最为常见,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刑侦档案系列”节目是典型代表,国外称之为dramadocumentary(戏剧类纪录片),其重点仍在真实纪录上。三是采用电视剧式拍摄镜头——故事情节经过加工或者完全虚构,由演员演绎,但不经过电视剧的审批程序,直接面向观众。国外采用这种演绎手法的节目大多只在付费频道播出,不采用新闻报道节目形态,以免造成受众误解;国内则多表现为电视栏目剧。

  此外,冷凇还表示,许多国内电视节目忽视了搬演再现对声效的要求,而国外节目涉及此项制作时通常都是单录声音,“国外有的真人秀节目拍摄时,摄影师有10个人,与其搭档的录音师却有12个人,后期制作中‘剔除杂质’后的音效往往为情景再现画面加分。”他认为国内电视节目可从三个层面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首先,在传播过程中要让观众明确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涉及的信息是否真实;其次,不管何种类型节目,使用搬演再现手法的选题应有意义,具有一定普世视野;再者,提高制作成本,避免粗制滥造。

  苗棣则从传播理念层面建议国内电视节目在搬演重现的制作环节严格界定“真假”,汲取英美等国外节目正确的制作理念,即在不欺骗观众的基础上进行演绎。“《美国偶像》定位为真人秀节目,其播出的海选内容也会掺入一些由选手演绎的场景桥段,主要是为了调节氛围,并不影响节目整体的真实性。这就是一种制作技巧。”

  同时,冷凇强调,电视节目运用搬演重现手法只是手段,得当的制作技巧是为了更好的呈现信息主体,手段必须服务于目的,否则就丧失了意义。“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现场说法》节目,恰当运用搬演再现展示真实案件,在取得不错收视的同时未遭遇当事人投诉,这就是提升制作水平的良性结果。”

  文/贺筱筠

  国外电视节目相关案例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重现类片,多以当代或历史上的社会危机事件为题材;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重现类片,多以重大恶性犯罪类案件为题材。

  国家地理频道 National geography

  《空难调查》系列

  案例:泛美航空10号班机;美国航空191号班机

  《重返危机》系列

  纪实素材、当事人讲述,配以适当搬演

  《十万火急》系列 案例:好莱坞银行劫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

  Discovery探索频道

  《惊世重案》

  90%以上搬演重现震惊世界的恶性案件

  《犯罪鉴识实录》

  以法医学角度讲述案件侦破

  《侦讯大斗志》

  以心理学角度讲述案件审理的突破

  英国BBC历史频道

  纪录片《失落的文明》等系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