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大赛必跌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股市,中国足球,房价,欧洲杯
  • 发布时间:2012-06-25 15:53

  中国股市有个特点(也许全球股市也一样),每逢大的节日或者重大赛事就萎靡不振,或以下跌为主。表层道理是投资者忙着过节、无心恋战,或者耽于观看赛事,顾不上投资。

  这几天正值欧洲杯足球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又是端午小长假前,中国股市应期下跌。

  应该说,前一天外围股市的消息是中性甚至偏正面的,海外市场总体平稳,谁想到中国股市会是这样大跌30多点。别人生病,中国吃药的事,再次发生。

  上周四大跌,开市期间问一个营业部的经理:你们那的股民都干什么呢?答曰:打扑克,上网让群主发粽子,聊足球。

  中国足球的不可救药,与中国股市扶不起的阿斗形象,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外国的足球水平经过10年的锻炼都能进步,中国足球却总在退步,从亚洲一流到二流都站不稳,弄得国人都在熬夜看国外球赛的转播,这总能带来些许激情与欢乐。生病的外国股市大多回到了前几年的高点,而中国股市则回到了10年前的原点,离2008年差着几个山头呢。许多中国人都在熬夜炒美股、欧股,因为多少还能赚点。

  学坏容易学好难。中国足球向外国学习,总是先把那些糟粕学了,好的东西却很难学到。中国股市轻松地学会了国外的圈钱、欺诈等手腕,好的自律的东西却会“利用规则”躲避。另外,学跌不学涨已成习惯,几成定式了。

  放松的政策都出来了,欧洲那边希腊的问题也到头了,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新理由导致大幅下跌。而利率政策的放松,不仅没有达到刺激市场的效果,反而加重了人们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中国如何走出目前的经济窘境是个难题。新的增长模式没有成形,旧的靠投资拉动的方式副作用巨大,从下到上的各方都对它抱以警惕的态度。降息政策的出台,直接或间接地会调松对房地产业的控制,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房地产成交量大增,看房客户大增,成交价微涨的现象让人欢喜让人忧,也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因是,最近的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比人们此前预期的要差,经济转型并不成功,拉动GDP还是靠高层并不待见的房地产。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些地方的房价远未回到合理价格,我认为合理的房价应使房价与居民收入相适应,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

  这里,温总理提出合理的房价的两个标准,前一个就是使房价与居民收入相适应。就是说当地的房价应与当地居民收入、购买力相适应。以欧美国家的收入房价比作参考,按照德国柏林的标准,房价是一家收入的3.9倍;按纽约标准,房价是收入的6.9倍。假设一户北京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5万~20万元,按美国的标准类推,北京房价(五环内100平方米)起码跌到105万~140万元。可是,房价能跌到这个位置吗?如果跌不到,政府还会采取什么进一步的措施吗?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然而一个令人担心的事实是,货币供应的速度却上涨得更快,远远高于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信贷水平。

  房价问题根本上是货币现象,货币发得多,M2上涨得快,房价就很难下来,2012年中国的M2是1999年的7.25倍。目前中国GDP大约为47万亿元,M2达87万亿元,M2/GDP(广义货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倍。这意味着中国一块钱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五毛多的GDP;而美国,一元本币拉动的是接近1.2美元的GDP。就是说,我们的资金利用效率极低,巨量的资金都跑到房地产业、固定资金投资和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黑洞里去了。我们的房价要和美国纽约相比,M2要砍掉收回数以10万亿元的数量,这怎么可能呢?

  关键在于,我们不知道管理层对这种房市变得热闹起来持什么态度。如果房价就是不跌或者还上涨,政府是可以默认接受小幅的上涨,还是又要祭出打压的大棒?按照温总理的态度,是要坚决遏制房价的,可现在令经济回暖的还是房地产业。

  To be,or not to be,这是个难题!

  房价影响了经济,也影响了我们的投资心态。真的像以前曾经说的,房地产业“绑架了中国经济”。看样子在这个问题有解之前,股市也许不会有真正的大行情了。

  欧洲杯小组赛结束的第二天没比赛,半夜没有转播了,本想好好睡一觉,可到了凌晨三点突然惊醒,头晕脑涨,许久不能入睡。中国股市要是总这样发展下去,假以时日,中国投资人就会习惯总是半夜三更熬夜炒外盘了。那时,炒股,就是专指炒外盘;就像现在说起看球,专指熬夜看国外足球赛。

  要不然,你也去移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