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医药市场占有率低 募投项目夸大其辞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泰格医药,募投项目,投资
  • 发布时间:2012-07-16 15:22

  一家公司取名为Tiger,是否真的能如猛虎一样,占据行业龙头地位?近期过会的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igermed,以下简称“泰格医药”)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泰格医药是一家从事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的公司,属于临床试验合同研究组织(CRO)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招股书显示,公司2010年市场占有率仅为2.19%。但据我们测算,其201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实际上仅有1.47%。

  目前国内CRO产业的产能趋于过剩,产业内企业陷入价格战漩涡,公司此次募投项目的前景也令人担忧。

  除上述问题外,公司为了实施股权激励,在上市前让70多名高管和员工间接入股,也为公司上市后大小非减持埋下隐患。

  国内市场占有率仅1.5%

  公司自2004年12月成立,成立至今近8年时间内,这家自称为“老虎”的年轻医药公司,其发展却没有其描述得那样迅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0年在临床试验CRO市场上的占有率为2.19%。但事实上,泰格医药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远低于此。

  2006年~2010年,我国CRO行业的市场规模从30亿元增长到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其中,2008年~2010年,临床试验CRO(CRO企业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试验CRO两大主要类别)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2亿元、42亿元和56亿元。同期,泰格医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28亿元、0.62亿元和1.2亿元。据此测算,泰格医药2008年~2010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88%、1.5%和2.19%。

  但事实上,公司上述营业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外业务收入,剔除这部分收入,其2009年和2010年在国内临床试验CRO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有1.25%和1.47%。

  在强手如林的市场里,未来公司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其竞争优势不容乐观。仅从业务规模上看,泰格医药就已相形见绌。资料显示,2010年,海外CRO巨头的营业收入为:科文斯(Covance)20.38亿美元,PPD公司14.7亿美元。而泰格医药2010年的营收仅有0.19亿美元。

  募投项目收益率夸大其辞

  处于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泰格医药募投项目的投资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却出奇的高。

  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募集资金拟用于三大CRO项目,主要包括临床试验综合服务平台、数据管理中心和SMO管理中心。这三个项目拟合计投资2.11亿元。这些项目的投资利润率(一般指达产后的年利润总额与投资总额的比率)将分别达到52.05%、40.67%、45.46%。

  但与其他公司的CRO项目相比,这一投资利润率明显偏高。如上市公司华测检测2010年拟投建临床前CRO研究基地,据公司测算,该项目投资利润率仅为15.66%。

  虽然临床前CRO和临床试验CRO项目不尽相同,但同处于CRO行业中,其投资利润率存在如此大的差距,还是令人生疑。

  此外,上述募投项目预估的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也偏高。

  招股书显示,公司三个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将新增营业收入3.35亿元,新增利润总额1.14亿元。据此测算,募投项目的销售利润率为34.06%。

  但过去几年,泰格医药的销售利润率从未超过这一水平。2008年,在收购美斯达之前,其年度利润总额居然还是负值。2009年情况稍有好转,当年销售利润率为13%。2010年和2011年,在成功收购美斯达后,其销售利润率才有大幅提高,接近30%的水平,但是仍比募投项目的水平低。

  事实上,业内相关人士指出,由于行业门槛较低,近年来国内临床试验CRO行业中企业数量迅速膨胀,致使该领域出现竞相压价的现象。此外,早在2010年,贝祥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伊彦宁就已指出,“目前CRO产业的产能趋于过剩,并陷入价格战的漩涡,其投资价值逐渐低落。”这意味着,几年前被热捧的CRO企业如今已是风投眼中的明日黄花。

  71名高管和员工入股埋隐患

  除此之外,泰格医药还借上市之机实施股权激励,让大批公司高管和员工入股。但股权激励是把双刃剑,如果公司未来经营业绩欠佳,这些股权激励对象很可能成为公司减持主力军。

  招股书显示,除公司董事长叶小平和其他5名高管直接持股外,还有71名高管隐身在3家投资公司背后,间接持有泰格医药股份。这3家公司分别为泰默投资、泰迪投资、睿勤投资,其分别持有泰格医药4.81%、2.36%和1.30%的股权。

  这3家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对泰格医药进行股权投资。其中,泰默投资股东均为泰格医药各部门总监级别的员工;泰迪投资股东均为对泰格医药或其子公司上海泰格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睿勤投资股东均为对泰格医药子公司美斯达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上述三家公司自然人股东总计有71名,均是泰格医药的工作人员。

  在大小非市场上,持股比例低于5%的小非减持意愿最强,一旦泰格医药上市,其众多的小非减持隐患不可小视。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