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恒股份成功上市是对资本市场的愚弄,以后阿猫阿狗都可以上市,因为造假无须付出代价。”一位投资者在科恒股份(300340)的某论坛中如是表示。
就在上市的前一天7月25日,科恒股份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减逾四成,而在7月13日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科恒股份还表示公司经营正常前景可期。业内人士表示,科恒股份故意延迟披露业绩下滑的事实涉嫌误导投资者,而保荐机构亦负有保荐调查不尽职的责任,并被投资者指为只“荐”不“保”。
业绩下滑隐瞒不报
在7月13日发布的招股书中,科恒股份共列出了13个风险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存货跌价风险等,唯独没有业绩风险。记者注意到,科恒股份在3月8日向证监会提交的招股书申报稿中,公司同样列述了13个风险,经对比,两份招股资料中的风险提示一字不差,属于典型的复制粘贴,从申报稿到招股书,中间历时4个多月,市场环境及行业政策均发生了变化,但科恒股份竟然完全不做修改,其散漫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科恒股份散漫之余,并不缺乏小聪明。据业内人士介绍,在7月13日发布招股书之时,科恒股份对上半年的业绩应一清二楚,但公司并未在招股书中标明;因为科恒股份深知,一旦市场获悉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逾四成,则科恒股份的申购工作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毕竟资本市场并不缺乏因申购失败而导致上市折戟的案例。基于此,科恒股份延迟公布上半年业绩情况,意在为后续的申购保驾护航。
事实上,在招股书发布仅3天之后,科恒股份便开始实施申购,每股定价是48元。相对于近期新上市的公司而言,科恒股份的定价明显偏高,而该定价正式建立在2011年业绩的基础之上的。2011年,科恒股份业绩奇迹般的同比大幅增长429.24%,而在首次上会时,发审会以成长性不足为由否掉了科恒股份的上市申请,此次“二进宫”,科恒股份显示出了卓越的定点疗伤能力。
一位对IPO颇有研究的私募人士称,科恒股份疗伤时用药过猛,以致于并发了后遗症,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即是病态的体现。直到申购结束上市已成定局之时,科恒股份才敢抛头露面。该私募人士表示,科恒股份信披不实,涉嫌误导投资者。
保荐人装聋作哑
从首次上市申请被否,再到业绩在短期内大幅飙升,最后延迟披露业绩下滑的事实,这一切与保荐人国信证券不无关系。
资料显示,科恒股份的保荐代表人是来自国信证券的杨健和陈大汉,其中陈大汉曾是腾邦国际上市之时保荐项目组的成员。腾邦国际上市后,业绩与股价双双下跌,陈大汉“功不可没”。此次陈大汉升格为科恒股份的签字保代,科恒股份是否会步腾邦国际之后尘,不妨拭目以待。
目前的问题则是国信证券是否履行了尽职调查的义务?自首次上会被否后,针对于发审委提出的问题,科恒股份可谓费尽心思。然而数据表明,科恒股份并未彻底解决诸如成长性不足及财务风险等问题,公司应收账款长年高居不下,经营性现金流也濒于枯竭,核心客户数据前后不一。对此,陈大汉等人却视而不见,反而一再声称科恒股份符合上市条件。
据了解,一家公司从准备上市到最终上市的过程往往长达3年以上,期间保荐人以及保荐项目组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公司上市失败,则保荐人将得不偿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荐人甚至比拟上市公司还要急切。从科恒股份的发行资料来看,保荐费及承销费高达4000万元,国信证券是保荐人和主承销商,自然可获得大部分收益。而作为签字保代的陈大汉等人,也会获得相应的报酬。
业内人士表示,尽职调查与既得利益在实务操作中往往会产生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管理层对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并无明确的规定,保荐人“只荐不保”不会承担法律风险,近期沸沸扬扬的珈伟股份业绩变脸事件与科恒股份如出一辙。
本刊记者 王柄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