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人与赢利?

  低调上线的新浪微刊,在未来为架构盈利格局提供了可能。

  和微博上线时,新浪置之死地而后生、全民皆兵的磅礴气势相反,新浪微刊8月9日“悄然”上线。

  迥异的不只是诞生“典礼”,新浪微博和微刊是两个属性完全不同的媒介。

  微博借移动互联之势,第一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低门槛、随时随地发布和分享信息的渠道,但也藉此产生了大量碎片化、无序的信息,“话题”分类和好友分组等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但“打补丁”的方式很难根本上改变伴随微博与生俱来的问题。

  新浪一直在尝试基于庞大的微博用户数量和关系开发一些新的媒介形式,和微博互为补充,比如轻博客,意在突破微博140个字的限制,但从很多用户发布微博的习惯来看,轻博客似乎没有一些第三方工具,比如长微博工具来得便捷。归根到底,轻博客并没有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2011年,新浪开始考虑成立微刊项目,他们的考虑是:“微刊是基于兴趣的内容聚合阅读平台,帮助用户整理全网内容,是微博海量信息流的沉淀再整理过程。”一言以蔽之:聚合、归类、发布。每位用户都可以选择一个主题——也只能选择一个(但可以制作多本微刊),再便捷地发布内容:可以原创,也可以摘录其他微刊内容。微刊设置了经验等级机制,刊主可以为微刊制作扩充人手——邀请其他用户成为小编。在这些过程中,微刊的动态可随时体现在刊主微博上。

  藉此,可以对微刊进行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组织或个人以众包形式对信息流再聚合和归类,制作的电子刊物,用户数超过3亿的新浪微博是其天然而优质的发布渠道,从而诞生了一个和微博互为补充的新媒介平台。

  “补充”不止是内容的分享形式,还可能包括盈利模式。新浪一直试图把微博的庞大流量变现,比如推出付费会员制,但微博不是“衍生产品”众多的QQ,强行推行付费会员制可能会伤害到微博用户本身的体验。

  如果微刊获得成功,那么可能会缓解这一问题。如今的微刊已经提供了一个制作和发布自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平台,当然并不完美,其中就蕴含着改善和盈利的空间。一个简单例子,现在微刊形式上仍然是一个“博客”马甲,如果文章数目足够多,也会导致信息量杂乱无序。这离一本真正的电子刊物还差得很远,但如果付费会员能够获得更有效率、更有吸引力的索引和界面,相信他们会很乐意。此外,关于微刊推荐、升级以及广告都蕴含着建立盈利模式的可能。

  当然,微刊要把潜力变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如此方便的摘录体系,一旦涉及到盈利模式,就必然产生产权问题。但微刊至少为新浪提供了一个可能:在未来,也许新浪会如此架构盈利格局:微博是最核心和基础的功能,也是免费的,如微刊这样的产品才是盈利的重要来源。

  文/罗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