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家龙涅槃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龚家龙,长联石油控股,天发集团
  • 发布时间:2012-10-31 15:43

  年近花甲的龚家龙,鼎盛时期失去20年来积累的资产。这位“民营石油第一人”,浴火重生后再上“石油路”。

  直到现在,龚家龙还随身携带着长联石油成立时的宣传册。这家由他发起的、全国最大的民营石油企业成立于2005年5月——龚家龙依然觉得那是他最辉煌的时刻。宣传册上印着龚家龙的一寸照片,显得年轻而坚定。

  9月25日晚,北京昆仑饭店大堂,58岁的龚家龙靠坐在沙发上,依然是一身商务装扮,头发染得乌黑。这位“中国民营石油第一人”经历了“创业—入狱—出狱—被宣告无罪”的大起大落。他甚至被媒体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失败的30人”的评比榜单中名列前茅。然而,他不服气。

  长联石油控股公司董事长,这是龚家龙目前奔走各国的主要名片。被称为“民营石油航母”的长联石油,是他入狱前联合30多家民营油企组建的。随着龚家龙2006年入狱,这艘航母也旋即被卷入黑色风暴中。他讪笑道:“就因为长联石油这事搞的动静太大,惹人不高兴了。”

  作为打破石油行业垄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浴火重生”的龚家龙告别高调,默默地开始“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站起”。除了继续追讨因牢狱之灾而失去的资产外,他已经开始向世界出发来实现其“能源梦”。

  “红帽子”往事

  在2006年身陷囹圄前的龚家龙,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商界明星,由他创立的天发实业集团解决了荆州市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是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纳税大户。

  鼎盛时期的天发集团,总资产超过70亿元,拥有天发石油、天颐科技两家上市公司,以及天荣农业、帅伦纸业、活力28化工三大集团。在石油领域,天发集团是除中石油、中石化外第三家握有成品油批发、零售牌照的企业,拥有形成网络的128个加油站和两个储存能力达到20万吨的油气库。

  然而,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从2000年10月24日到2006年12月21日,天发集团的产权改革一波三折,四起四落——荆州市政府四次发文认可天发集团资产的民营性质,又四次推翻。因此天发集团一直纠结于国有和民营的产权归属中。

  在这个过程中,天发集团开始由荆州市的利税大户变成债务大户,截至2005年底,天发集团资不抵债,欠银行债务高达20多亿元。随后,政府与银行迅速达成一致,与龚家龙翻脸。

  龚家龙显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迅速开会商讨对策。当时,会上就有人提出:“如果政府方面拿产权、‘红帽子’说事儿,的确是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来证明天发集团产权的性质。单凭专家的法律意见书,不能成为法律依据。”

  本来这类在国有和私有之间徘徊、历史原因复杂、财产界定不清的“红帽子”企业,产权一直都是个敏感的禁区,很多民营企业家因此栽了跟头。龚家龙能够顺利说服荆州市政府,通过协商手段完成了顺利过渡,已经相当不易了。没想到,得意之余的几句牢骚竟然使形势急转直下。当时的龚肯定想不到,他的公司最终因此陷入“身份不明”及与政府的角力中,他成了失败的一方。

  2006年11月,荆州市政府重新认定天发集团的产权性质是国有,并给龚家龙指出两条路:要么回到7个股东的国有控股型企业性质,要么完全变为国有企业。

  多年与政府打交道的龚家龙在湖北省、荆州市两级政府都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因此,一贯乖巧的龚家龙在与政府讨价还价过程中,想尽量拖到《物权法》颁布以后,看看能不能还有转机扳回。

  龚家龙提出,天发从成立到后续经营一直都是其个人在做,国家没有任何对自己的任命或委派。所以,龚家龙想采用产权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本人持有的股权转给了原来持股的7家子公司,同时还维持天发集团产权的非国有属性。

  据石油商会的律师张叶飞介绍,此时龚家龙也与荆州市政府就此达成了君子协定:企业性质不变回国有,自己陆续将资产交给政府管理。

  一切都还在商谈过程中,龚家龙却突然被捕。

  2006年12月21日下午4时许,一溜儿荆州的鄂D牌照商务车停在武汉市弘毅大酒店的门前。龚家龙带着一群朋友和同事正准备上楼,几个便衣警察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一天,正是天发石油上市10周年的纪念日。龚家龙刚从天发石油总部所在的荆州开完庆祝大会,驱车到了武汉。其实,龚家龙在当时已有所察觉,因为对于天发集团这家在荆州市数一数二的企业,在龚家龙被捕当天——天发石油10周年庆典上,竟然连一位现任领导都没来祝贺,这就已经看出苗头了。

  说到自己当年被捕的事,龚家龙意味深长地说:“我大概知道是谁在动手,但现在还不到解密的时候。”天发集团是国有还是民营一直存在争论,龚家龙当年戴“全民所有制”的帽子起家,也意识到产权这个硬伤,尽管他时时警惕这个风险,时时注意规避,但是危机还是爆发了。

  2008年8月,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龚家龙有期徒刑一年零七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该判决宣判不久,自2006年底便已被刑拘的龚家龙便“刑满出狱”。

  漫漫“讨债”路

  2008年9月,龚家龙出狱,此时天发集团的资产已被荆州市政府处置,其资产的股权被拍卖得“四分五裂”。耐人寻味的是,法院判决书中明确写着天发集团是民营性质。

  龚家龙向法院提出申诉。2011年8月30日,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龚家龙“挪用资金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一案提起再审,对原被告人龚家龙宣告无罪。

  这样一来,龚家龙对律师说,在警方抓捕自己之前,政府一纸文件说天发集团57%股权属于国有,即使如此,依然还有43%的股权是自己的,这部分资产到底去了哪里?不仅自己控股的天发集团大量城市中心土地“被人摘了桃子”,自己账户中的几百万元工资也没了。

  在法院宣布无罪、获得正名后,龚家龙要打的一场“硬仗”是如何拿回自己原来的资产,也就是“理论上”的天发集团43%的股权。如今,这部分资产如何清算尚是悬疑。龚家龙不得不申诉“侵吞自己资产的事”。

  “当年右派都能平反,我龚家龙为什么不能?”龚家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一段历史渊源。他出生在古城荆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龚父是荆州市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据说,其父龚宗俊还是中国无籽西瓜的发明人之一,而龚母是农学院的教师。

  龚家龙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本来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1969年,由于父母下放五七干校,15岁的他也不得不辍学去农村插队做了知青。

  1971年,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定湖北江汉平原有油田,并在湖北省荆州举办了一个石油大会。那时,17岁的龚家龙还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钻井工,也应邀参与到了这个全国性的会议中。

  1989年的龚家龙不缺钱,倒卖烟叶赚得第一桶金后,身家已过千万元。谁也想不到,这个江汉油田上普通的钻井工人后来会“闹了那么大动静”,更想不到这名返城知识青年一直怀着“石油梦”。

  但怎样为自己“平反”并拿回“应得的资产”,龚家龙言语间显得有所保留,只是说:“还要等下去。”他的牢狱之灾源于利益,按照龚家龙的说法,当地政府比较穷,对他采取了杀鸡取卵的做法,把他的企业收归国有之后,倒卖给其他企业来运作。但与当地政府预期不同的是,原天发集团的企业现在大都经营不善。“这对当地政府也是大损失。”龚家龙说。

  在挽回昔日庞大帝国的梦想面前,龚家龙有太多的顾虑。尽管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但他只能让自己有时“将事情放下”。

  在龚家龙看来,与其还在纠结这些已经贬值的资产,不如再打一片天下。

  再上“石油路”

  出狱之后,家财尽失的龚家龙还是很忙。他得到了工商联石油商会的老朋友们出手相助,帮他把长联石油在北京的办公室重新买回来,又给他买了一辆车。

  为了境外收购,龚家龙跑到香港,与前统一润滑油董事长霍振祥、智慧谷企业家俱乐部主席雷虹合伙,注册一家名为联达控股的公司。据说,龚家龙在联达投钱不多,霍振祥和雷虹却并不在意,他们一直以来交情甚好,在龚任石油商会会长时,霍与雷都曾是副会长。

  龚家龙重招几个老部下,又招了几个新人,便重新出发了——在非洲、欧洲、中东等地来回地跑,最后决定在加拿大继续自己的“资源战略”。

  最新的动向是,龚家龙斥资1.68亿加元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获得了勘探许可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这家公司在萨省拥有34个地下矿物勘探许可证。另外,龚家龙在加拿大收购了两家石油天然气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控股74%,另一家控股68%,还有两个项目也在谈判之中。

  这位石油大佬总有人倚重,龚家龙把这归结为“人品”。抛开所谓“诚信”、“眼界”这些宏大的字眼不提,至少龚家龙给外界留下了聪明、能吃苦这样深刻的印象。在他还是个钻井工人时,将一辆完全拆散的解放牌汽车装好,只需一天时间而已。

  虽然龚家龙称是以低价抄底收购了安泰瑞能源公司、撒哈拉能源公司和加拿大钾肥公司,但4年内的数次出手已让他感到日益紧张的资金压力。龚家龙称,他在海外收购资源都是自有资金,但他并未透露资金来源。

  让积极收购的龚家龙头疼的是,民企在海外收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国外设的关卡,而是资金问题。龚家龙自称还没有解决资金问题,只是把国外的资源先买下来,再找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买回来再谈,没有的时候你跟国企谈都没有什么好谈的”。

  龚家龙的感受是,民企在海外收购资源很难在国内银行贷到款,因为不能把海外收购的资源做抵押,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前做过非洲的项目,但没做过加拿大的项目,所以不能给在加拿大收购资源的民企贷款。

  如果把英雄定义为敢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话,那龚家龙的确算是一个悲情英雄。一呼百应地扯起全国民营石油大联盟的大旗;组团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前往全亚洲都瞩目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本石油港口参与港口建设的竞标,并成为巴总统穆沙拉夫的私人经济顾问;数度到中东与沙特石油财团共同筹建黄石石油城——这些敢为天下先的事都是龚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

  “他每天都是后半夜2点睡,早7点就起床,其它时间几乎都在工作、开会。他没有任何业余爱好,是个地道的工作狂。50岁的年纪就已经糖尿病和胃病很严重了。”他手下一位原来的副总感慨道。

  在荆州,龚家龙是一位口碑很好的人物。以前经营天发时,即便是下属求到他的事情,从子女入学到毕业分配等琐事,他都尽力而为。

  “出手大方,从不两面三刀。”一位多年的朋友这样评价他。至于对“上面的关系”,他更是梳理得井井有条。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远走北京搞长联石油,但这期间天发集团在荆州还能稳步发展,都拜他多年来所搭建的深厚人脉。

  “龚家龙是个英雄,即使倒了,他也是英雄。何况他正在归来。”龚家龙以前的下属激动地说。

  在龚家龙50岁的时候,见到了87岁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龚家龙说“自己干不动了”,王永庆则回应:他在85岁建了一个总投资为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六轻石化项目,87岁又投资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铁厂。当时的龚家龙备受鼓舞,豪言道:“我比王永庆年轻多少啊,还可以再干30年。”

  看来,不认老的龚家龙依然在路上。

  文/特约记者 贺大卓 摄影/沈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