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3年的情况,我认为GDP增速会略高于8%,但增长有限。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管理层对于经济情况的考虑是非常谨慎的,在权衡“防通胀”与“稳增长”这两个目标之间的考虑非常仔细。我认为,2013年的通货膨胀率应在3%以下。
虽然跟前几年的高增长相比这样的增长速度稍低,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各方面均趋于平衡,应该说情况还是不错的。
单看CPI数据,过去10年的通胀率比以前要低很多,即使过去5年平均也比早年间低不少,但老百姓为何仍然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很强烈?
其中一个原因是,居民金融资产与收入的比例比过去高多了。1987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为当年GDP的25.5%,到201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77.2%。尽管2011年的5.4%的通胀率大幅度低于1988年的18.8%,但储蓄存款因通胀导致的损失相对于收入却接近于1988年高通胀的水平。
虽然居民持有现金的比例比过去低,但是其他金融资产比早先增加很多。因为银行存款是最主要的金融资产,银行存款利率决定了其他债权类资产的收益率,负利率对居民金融资产的影响不限于银行存款和手持现金。在正常情况下,股票的期望收益率和利率也有密切关系。
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危害。一种情况是,居民银行存款中利率极低的活期存款的比例相当高,另外还有手持现金。这两部分对通货膨胀几乎没有防卫。2012年10月,居民活期存款和手持现金(按流通货币的84%估计)约19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年可支配收入的60%。再加上定期存款和其他金融资产,通胀率高几个百分点的影响非常大。
另外,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比例也很高。虽然银行间有一定竞争,企业存款多样化有所进展,活期存款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比例仍然很高。
中国的货币和GDP的比例很高,金融市场不发达是原因之一。很多企业一方面在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又留下不少活期存款,特别是贷款比较困难的企业更要留下防御性存款。如果利率更加灵活,银行间竞争会导致活期存款的利率接近于定期存款利率,总的利率水平会上升。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大部分人退休以后还将有数十年的日子。单位退休金和社保有很多实际问题,还有公信力问题。要让公众相信退休以后靠政府太难了,真信了,政府压力更大,比不信还难受。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人储蓄率高是有道理的,在某种意义也是被迫的。如此,社会不能不越来越尊重家庭财产特别是金融资产。
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对通胀更加警惕,而出现密集的刺激增长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国际经济面临很多问题,出口增长难度增加的情况下,防止内需疲软也很重要。这样,保持适度宏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实现更加灵活的利率和更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有利于减轻通货膨胀对居民和企业金融资产的损害,也有利于减轻居民买房防止财产损失的倾向。
本文节选自演讲人在“第十二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的演讲,标题为编辑所加
演讲人 宋国青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