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金改困局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金融改革
  • 发布时间:2013-01-05 14:41

  每次经济“风暴”到来,都伴随着一次力度不小的变革。今年金融改革隆重“登台”,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金融领域原有“壁垒”不断被打破,金融机构原有“井水不犯河水”格局已有些松动,金融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混业经营是否成为金融机构唯一出路?

  不要老跟着欧美走

  陈建明(德勤全国客户与市场战略主管合伙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金融业尤其如此。世界金融发展史就是金融创新的发展历史。其实创新的动因无外乎三个方面:竞争、监管、风险的转移(风险的分散)。十八大提出加快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等,昭示着我国金融业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也预示着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将不可避免发生。万建华(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中国金融业老是跟着欧美金融业走,却又老是跟不上,我们一定要理解、搞清楚为什么?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真正实现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另外,监管创新也必不可少,回顾二三十年证券发展史,要么一管就死、要么一放就乱的情况,为此,近期证监会提出个案化的风险,企业不行了就关掉,这样企业创新必然动力十足。

  另外,对于股票市场不能指望太高,2007、2008年那样的行情可能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市场已经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投资机会。目前欧美市场股票的投资比重越来越小,更多投向固定收益类产品,这已经是一个趋势。金融综合化的重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现在的一个现象是创新中金融机构被束缚了,非金融机构反而不断地创新,未来金融的边界是模糊的,金融业与商业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不创新则亡

  章更生(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委员):创新不能盲目过度,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状况,并与中国经济大环境相适应,与老百姓理念相适应,这样的改革创新更有生命力。银行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作为上市银行是要向股东回报,银行创新最主要面临的压力就是利润的压力。另外,现在银行利率弹性区间也就这么大,如果一再放开,我毫不客气地说,对中小银行冲击力可能是最大的,可能银行业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洗牌过程,如果把控不好,可能就容易出大问题。

  我认为下一步改革主要有三个方向:利率市场化、综合化经营、国际化。这三个方面未来1-3年,可能会有一个较快速度的发展。

  张东宁(北京银行副行长):北京银行最早是一家小银行,1996年成立的时候,200亿的总资产中有一半是不良资产。这么多年,完全是凭着创新、积累以及通过自己创造的利润来消化了这100亿的不良资产,2007年上市之前不良资产才被完全化解。

  在面对行业内竞争的问题时,我们选择了去做大银行不做的领域。比如说当时的医保领域,我们前后等于投了10亿出资建设的北京市社会保障卡,实现了北京市1200多万人持卡就医。

  通过我们这17年的实践,创新说起来就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永远不掉队,未来我们也是朝着向金融集团方向发展努力。

  王晓龙(北京国际信托总经理):企业生存意识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一个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创新无非市场创新、自主创新、产品创新以及企业管理创新;从监管层面来看,未来创新的方向之一是从现有的机构监管逐渐向功能监管过渡,尤其在财务管理上,功能监管应该是基本的方向之一。

  贝多广(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CEO):现在可以说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年代,2012年证监会创新较多,证券业对整个社会融资贡献有限,就是IPO、股票、债券等通道内的这些事儿。现在郭树清主席谈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个是中国地方政府融资难的问题,现在国家又提出以城镇化作为主题来推动中国下一轮的发展,怎么去解决所需资金问题?是摆在银行、保险,尤其是证券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创造出一种产品解决这些问题尤为重要。

  华庆成(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行长):一个自由状态下的商业经济,创新的驱动一定是来自于市场、客户需求。在“下面暗流涌动,上面按兵不动”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创新中需要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即呼应社会的需求,又要多与监管机构互动,征得监管认同。中国的金融机构游说能力低监管层是有责任的,如果不创新企业真的是要亡的,一定会有很大的驱动力。

  银行走出去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或者银行自己走出去或者跟着客户走出去。在现有的监管条件下,银行混业经营是一个必然结果,银行只有混业经营在财富管理方面才能满足市场以及客户的金融需求。

  张秉军(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对于混业经营,现在还看不到国家监管放松的信号,很多金融牌照拿不到,所以未来公司发展可能以产融结合为主。显然创新动力源于生存,而创新正是需要监管开放。

  整个体系管死了

  熊焰(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我认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定位问题。十八大提出:各种市场主体公平使用要素资源。在中国核心要素资源中货币资源使用是最不公平的。现在我们的金融体系过分强调自己的安全、收益,非但未对实体经济有支撑作用,反而由于过多地吸取了其他体系的营养,“自肥自大”。这些实际上就是政府管得太多了,把整个体系管死了、管懒了、管肥了。政府应该进一步地往后退,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

  战龙(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郭树清主席推出很多新政,把金融投资领域、业务范围扩展了很多,但在创新方面仍存在监管较多、较严的问题。

  张广慧(山西国投集团总经理):证券业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比如证券公司有一个小的错误,很简单的错误评级下来了,最少一两千万的投资保证金。除了监管严格之外,佣金放松对证券行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证券公司连基本的保障收入都没有了,想发展、改革根本不可能。

  汪静波(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前提是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之间能够公平的竞争。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之所以成功就源于放了三个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我认为开放是不可逆转的。

  刘俊宏(深圳东方赛富董事长):我们总结发展就几个字:玩真的、玩实的、玩干的,其他的少讲。

  策划|本刊记者 胡刘继

  整理|本刊记者 王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