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李志伟

  65名世界领导人确认参加本月7~18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丹麦向191位国家与政府首脑发出了邀请,原本是环境部长参加的会议,已升级为峰会。人们希望:这将能够为新气候协议凝聚有力的政治承诺,在包括全球每一个角落的范围内积聚力量,以对抗全球变暖。这又一次说明,下一个尚未命名的时代的主导力量可以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它也来自于世界上所有人的需要,更带有自发性、自主性。

  我的研究生导师李志伟教授已经过世,记得他生前经常说一句话:天塌下来当棉被盖。在之前的任何时代,都意指乐观。比如:文革期间被作为归国反动权威挨批,致使他夫人长期患精神方面的疾病,其情景、遭遇可想而知,但这些,改变不了他这样人的乐观。我相信。很久之前的那个年代,他由广东来到北京,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出发(同批、同行的包括杨振宁),抱着知识、产业救国的情怀赴美求学;他熏陶于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圣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专业),师从著名的学术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在祖国建设最艰苦、最需要的年代(文革前)回国就业(现在称创业),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任教、研究问题,视名和利为粪土,从不招摇,也从不偏离主业;他因年纪太大了而退休后还在说同样乐观的话。做同样的与名、利均无关的事,并时时教育、告诫我们同样普通的道理,佩服!他的话的表达都很普通,但都是至理名言。

  现在想来,我的导师李志伟带我们的专业不仅是经济学、统计学、数量分析方法,也是“绝”学,“实”学。无论做什么,没有聪明与愚昧,远就是近,近就是远,走就能到彼岸。无论何时,没有同也没有不同,真实即实,实即真实,哗众取宠终显原型。无论何地,我们面临的、身处的永远是一个世界,不可玷污、不可欺瞒、和我们同为一体的世界,爱是最大的能量。数年前,李志伟老师曾带我们去见经济学家陈岱孙老先生(他是我导师的前辈、老师),陈老说:做学问的越多或越少,我们的幸福越多或越少。现在想来,唏嘘!陈老的话,我有点理解了。

  今天,我们正在走到世界历史的转折点。经济物质方面的增长已经不应该是刺激我们激情万丈的唯一源泉或最首要的因素,任何一个广义的组织与个体,都不约而同地不时回顾古人及其价值观、幸福观,包括东方的,也包括西方的。本期,甚至从本期开始,我们的团队似乎把这种现代视为与社会责任概念相关的东西放在首位。就此,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先生在一次轻松会面中的条件反射似的回应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他说出的是真谛,任何一个广义的组织与个体的最高追求,至少是潜意识中的。这个时候缅怀我的导师李志伟,也许因为深感:做学问的是我们的依靠,如果我们的靠山虚了,我们不可能不虚;知识就是力量,没有力量何以延续知识,天塌下来何以当棉被盖。天塌下来当棉被盖,是一种信心,是一种幸福,是一种状态。这难道不是一个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一段时间以来还有一件全球各地(也包括中国)的大事:就业。就业的本质之一似乎是:人人都需要有为别人服务的平台或机会。就业困难的本质之一是:争取为别人做点事在很多时候是很难的。企业组织(企业公民)竞赛、竞争也一样,在想尽办法、努力拼搏地争取到所服务的市场抑或天上掉馅饼得到一种天机,或应夕惕若厉。同时。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及个体的竞争力继续向上,颐养天年。谨以此文纪念我敬爱的导师李志伟教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