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在“借问”中重新认识自己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郭剑,艺术
  • 发布时间:2013-06-28 16:00

  从2011年郭剑个展“独白”中卡通的“小清新”,到2013年“借问”中的折纸系列,他的关注点从细微扩散到整体,除了情感之外,有关于生命的多重意义,郭剑在“借问”中思考。

  艺术家郭剑

  1982年 生于河北石家庄

  2005年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展览

  2013年 艺术北京2013·当代艺术博览会、全国农业展览馆 《借问》郭剑个展 艾米李画廊

  2011年 Art Asia Miami 2011,迈阿密

  “青年艺术100”巡展《独白》郭剑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 2010年 《一衣带水》--中日青年艺术家联展 凯旋艺术空间、北京野田当代画廊台北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台北王朝大酒店

  艺术北京2010·当代艺术博览会 全国农业展览馆

  《昨天的理由》--70、80艺术家联展 凯旋艺术空间

  2009年 亚洲艺术中心常规展 亚洲艺术中心 Green当代艺术展2009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

  《儿童时代》亦安画廊新址开幕展 亦安画廊 Hi艺术x北京空间“有范儿”新锐力量展 北京空间

  最近一批的折纸系列作品中,郭剑作品的工作量大都在看画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会为所要画的每一个折纸先画素描,然后再把每一个小的素描实施在画布上。在郭剑的个展“借问”中,集合了他从2011年至今三年时间的作品,而数量也只有二十幅。

  5月26日,郭剑的个展“借问”在艾米李画廊展出,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中,他拒绝销售、拒绝展览,在这些“拒绝”中不乏在很多艺术家看来--非常难得的机会。

  从“独白”到“借问”

  在郭剑“折纸”作品中,创作时间最长的一幅作品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对绘画有强烈的热爱,很难会有人做到这个程度。郭剑的绘画过程游离在跟作品“进”、“出”的关系之间。他不能完全让自己沉浸在作品中,但是他又觉得,沉浸的过程又是一个“既快乐又痛苦的过程”。

  或许这也是4年前,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年的郭剑,最终还是走上职业艺术家道路的原因之一。他发现当自己干了很多工作之后,最喜欢,也是最离不开的还是绘画。

  在折纸系列之前,郭剑画过一些“小情调”的卡通系列。2011年,郭剑在798的一家画廊举办了他的首个个展,虽然参展作品不多,尺幅也并不大,但是显得很精致。中央美院教授、策展人赵力对郭剑的这次展览印象格外深刻,“除了在展场空间的处理和展览细节上的精心安排之外,郭剑对‘完美’的竭力追求才是其中的重点。”

  到了人生的现在这个阶段,郭剑对更多的事情有了新的感悟。他觉得,人生不能只有“小情趣”组成。“从渲染自己的小情绪,到开始用冷静开阔的视野去看待生命,去感受更多更大的世界,是我从‘独白’到‘借问’最大的变化。因为我们都不只有小情绪需要宣泄,这不是我们应该沉溺于此的事情,我们应该去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赵力说,“郭剑已经从初出茅庐的个人心境的真诚坦露逐渐发展为越发娴熟的多元开放的视觉营造。”

  从帆船到一颗心

  第一次画的折纸是一个小帆船,作品非常小,他觉得,自己有点像这个小帆船,在漫漫的大海不知会漂到什么地方,会被海水洗刷成什么样子,于是,他想跟着这条小船走走看。

  和那个时候不同的是,现在郭剑所画的折纸更加“硬”。他觉得折纸的“坚硬感”恰恰有点像现在的80后一代,看上去外表坚强,但是其实像纸一样易碎,但有时也会给人很锋利的感觉。

  在郭剑看来,折纸的痕迹像极了人生的痕迹,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多磨,都会像折纸一样,在纸面上留下痕迹,哪怕是最后折坏了,全毁了,最后揉成一个纸团扔掉,都会有痕迹。这个不同的痕迹,就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郭剑喜欢给自己出难题,“纸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但是你说纸这个东西,它好画吗?白纸没有痕迹你怎么表达,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折纸系列大多采用原色,看上去明快简单。

  这个过程更让郭剑觉得,“一些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相反一些复杂的问题会很简单,并不是有很多的定论在里面。”

  如果把生命中的片段化作折纸,有的也许能够折出来的,有的也许折不出来。从最早折出一只船,到后来继续折出了飞机、纸鹤、气球、青蛙、星星,直到折出了一颗心,郭剑也收获了爱情。这一切都被时间记录下来,郭剑说,无论这些“折纸”的痕迹是喜悦还是忧伤,他都同样享受。

  评论家评郭剑

  徐钢

  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系主任

  艺术史教授

  “折纸系列的这种表现方式使这种假象在视觉上显得丰富而生动。画出了我们对画面本身的注意力并取代了画面背后的叙述可能性,郭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已经从一个建造个人经历的艺术家,转化成一位懂得利用个人经历的艺术家。”

  赵力

  中央美院教授

  “折纸所达成的结果则是某种的‘仿真’,它直接对应的是后现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一方面将显示不断经过‘戏仿’而成为光怪陆离的后现代社会的缩影,一方面将现实、记忆压缩为同一空间,令意义在此再生与重构。‘折纸’,在更多的时候就是作品中的重要因素,就是作品本身,譬如《时间TIME》,它弥散于整个画面,形成了碎片化的场景和平面化的空间,他们也与前景的‘人形面罩’构成了某种带有隐喻性的逻辑关联,诱发了观赏者针对意义的提问欲望。而郭剑借助于这样的形形色色的提问,由此展开了关乎本质的不断质询,从而实现了自己创作的最新转向。”

  作品名称

  Time 165x2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3

  Double heart 异形(28.5x61cm)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3

  对话郭剑

  “语种”不重要,说什么才重要

  《小康·财智》: “借问”展出了从2011年到2013年作品共有二十件,从跨越这三年的折纸作品来看,你觉得作品和自己都有哪些变化呢?

  郭剑:我觉得自己观看的角度跟之前不一样了,关注的点从细微开始扩散到整体,我需要感受情感之外,有关于生命更多的意义,把自己从现实中抽离,观看自己的轨迹。

  《小康·财智》:最初采用折纸的形式进行创作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从之前的“卡通”转变到现在的“折纸”?

  郭剑:最初应该是在09年的时候,之前画的会被称之为卡通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出现的时间是会让大家以为只是卡通,而且其实卡通只是一种语言,最后你还是需要讲自己的话,用画来说话,所以“语种”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什么。人总在成长,我也不例外,我会从小情绪中走出来,真正地去面对人生轨迹中的每个角色,以前会很在意的小情绪此时会收敛起来,真正地用平静的心情和冷静的态度去观看,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风格,冷静平静地去感受事物的变化。

  《小康·财智》:是否能讲述一下“折纸”系列作品,从最初开始有一个想法到最后作品呈现的这个创作过程?

  郭剑:首先我感兴趣的事物和我想表达的是至关重要的,我可能会用纸去折叠,在这过程中,去感受折叠的痕迹和效果,也可以用笔来绘画草稿,这个草稿是带有实践性和详细效果和过程的,也可以说是用大脑去思考每个痕迹的效果。当完成后,最后在画布上面呈现。

  《小康·财智》:注意到你的自画像也是采用折纸表达的,但是和其他的作品给人比较坚硬的感觉不太一样,所以“折纸自画像”是否有不一样的想法呢?

  郭剑:我在观看自己,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和过程,我在自我检讨,反省。在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自己。也就是说我画出的我自己更具有批判性质。

  《小康·财智》:折纸也涉及到了大量动物,为什么多采用动物表达呢,跟你自己喜欢动物是否相关?

  郭剑:其实动物也只是形状而已,我们的一生都会经过过程,最终走向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更像一个形状,用形状来说明这再恰当不过了,形状是动物和纸团,并没什么高低之分,有的只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在作祟,在分高低。黑天鹅,黑马,黑蝙蝠,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我觉得他们都有种黑暗的力量,但是不是恐惧,更像光明的指引。

  《小康·财智》:在这次的个展上,车队的闪亮登场也让人印象深刻,是怎样喜欢上摩托车和结识这帮摩托车朋友的?

  郭剑:其实我们不是什么车队,就是一帮热爱玩vespa的朋友们,vespa是意大利品牌piaggio的经典车型,复古的机车样式是最吸引我的,你会发现一辆五六十年代的摩托车跑在街上是多么的惬意,这种感觉只有你亲自驾驭后才能有发言权,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经典的延续。朋友当中有位资深玩家,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拥有vespa的人--鲁建坤,之前王家卫拍的《一代宗师》也曾向他租借过他的收藏品。我们都是跟着他来玩这些摩托车的,从不懂到能骑,从能骑到慢慢地一点点了解车,了解背后的文化,这位良师益友教会了我们很多车背后的道理。包括做人,做事。我觉得和每一辆老vespa 都是缘分,它不属于金钱,它属于有缘的人,你能不能驾驭它完全是个相互熟悉的过程,最后到真的拥有一辆老车,它的年龄比我们都大。

  《小康·财智》: 《借问》也是你在签约AMYLI画廊后的首次个展,是否也是你第一次与画廊签约?你觉得这对于你的艺术生涯来说,会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郭剑:第一次签约。没想过。

  《小康·财智》:你对现在年轻艺术家更倾向于符号化的这个事儿怎么看?

  郭剑:这个话题不属于年轻艺术家,属于广大艺术家。这是好事,毕竟大家不想看到都是一个样子的事物表达,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的呈现,当然这一切完全需要遵从于自己的感觉和认识。

  《小康·财智》:除了架上绘画,你是否也考虑过其他艺术形式,比如说雕塑等?

  郭剑:我希望有新的尝试,这个现在还不确定,我希望是能在每次个展上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感觉和感受。

  《小康·财智》:从卡通到折纸,单从视觉感受来看变化还是很大的,那么下一步的创作转向,你有怎样的设想?

  郭剑:这个稍后的展览会看到,画画跟说话还是两码事,不是那么快可以呈现的,需要时间和毅力还有勇气。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