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信托逆势火爆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基建信托,银行
  • 发布时间:2013-07-30 10:53

  由于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银行方面收紧了对基建项目的贷款,而地方政府又需要大量的融资来刺激经济更快的发展,因此,信托融资无疑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基建信托在近期陡然升温,吸金明显。高收益加上政策支持,这股热潮或将延续。

  普益财富最新发布的5月信托数据显示,从收益率上来看,主要投资领域中,除去房地产领域3年以上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72个百分点至11.3%、基础设施领域2至3(不含)年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3个百分点至9.64%外,其他主要领域的各期限段预期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基础设施领域信托在总信托产品中的排名,4月份位居第三(平均每只信托成立规模2.09亿元,环比增加13.24%,前两名分别为房地产和证券投资类产品),又前进了一名。且基建类信托的收益自今年以来就一直较为稳定,直逼收益率“冠军”的房地产信托收益。更值得一提的是,基建信托成立规模在4月份超过了房地产信托,可见受监管层“463号文”的影响并不明显。

  融资需求推动

  2012年,地方政府因融资平台限制和土地财政吃紧而催生大量融资需求,信托资金对基础产业的配置比例从一季度的21.85%一路升至四季度的23.62%,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22.29%和270.27%。根据用益信托发布的基础产业信托市场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有56家信托公司发行了基础产业信托,机构参与度高达86.15%。

  2012年11月,银监会针对基建类信托进行窗口指导;12月末,463号文发布,明令禁止公益性项目通过信托融资以及政府担保承诺。1月开始,基建类信托发行应声而落。

  “然而,2013年基础建设项目融资的需求仍然存在。”用益信托研究员王利表示,2012年银行信贷渠道对地方政府平台融资进行限制,促使融资需求涌向了基建类信托,而根据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然是短时期“稳增长”的主要手段,政府投资热情不减,融资渠道却已收窄,地方政府对基础建设的融资需求依然巨大。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托资金对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配置比例为25.78%,比去年一季度末21.85%的配置比例同比提高3.93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直接的政信合作业务一季度末为6548.14亿元,占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的7.50%,比去年一季度末的2510.30亿元增长160.85%,在配置比例上比去年同期的4.74%提高2.76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末的5015.50亿元增长30.56%,在配置比例上比去年四季度末提高0.79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融资的一种出路是借道债市融资,这种方式资金成本较低,但是操作耗时较长且同样要符合政策规定。券商、基金目前还没有发行类似信托项目的经验,短期来看,不管是融资方还是投资方,仍然寄希望于基础产业信托产品能够有所突破,寻得与政策妥协的平衡点。”中融信托一资深信托经理这样说。

  财政担保是卖点

  地方政府的财政担保是基建信托类产品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去年年末财政部等4部门发布的463号文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继续严格按照《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直接或变相担保协议。

  但实际上,地方政府担保函今年并未绝迹。从基建类信托的快速增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其发展显然并未受463号文太多影响。

  记者从信托网上看到,新华信托5月推出一款6亿元的南京六合区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应收债权投资资金信托计划,融资方六合国资为国有独资公司,用于偿还保障房建设的工程款。在该产品的风险控制上列明,“南京市六合区人大出具人大决议,承诺将2013年和2014年应向六合国资支付前期债务清偿款人民币6亿元纳入2013年和2014年财政预算;财政局出具财政资金安排文件,执行人大决议,安排专项偿债资金,并保证六合国资按期足额兑付本信托本金和预期收益。”这显然违背了463号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的规定。

  而这样的案例并不少。

  同样是新华信托5月底发行的一款基建类信托——丰都名山安置房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其还款来源中赫然列明“丰都县人大出具确认函承诺财政专款预算到期回购”。

  对此,王利表示,确实依旧有不少有地方政府担保的基建信托产品发行,而463号文确实没有实质效力,唯一比较限制的就是对于公益类政信信托项目的发行。

  对此观点,北京信托的分析员江凡表示赞同,他同时称“463号文内容太泛化,这导致很多机构比如地方政府、信托、券商各有各的理解。”

  王利表示,有一些基建类信托产品,从表观上看不违规,但从背后来看,可能会存在一些隐含的地方政府担保。

  风险隐忧

  显然,地方政信信托产品的不规范仍在继续,而基建信托的“违规”发行也在继续。虽然背靠地方政府财政大树,但基建信托的风险也应引起投资者关注。

  “尽管具备地方政府的隐形担保以及财政支持,但基建信托井喷式的增长依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土地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可能无力偿还本息。不过由于我国地方政府不存在破产的可能性,因此目前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但却存在流动性风险。”王利表示,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偿付问题,地方政府的一种做法是采取延期支付,不过这种做法会导致地方政府的信用急剧下降;另一种做法是发行新的信托,等于是变相的延期支付;另外,上级政府也有可能会进行一定的财政拨款。“这些虽然解决了短期问题,但却会导致信用风险不断积聚,一旦爆发后果将难以控制。”

  江凡则认为,基建信托产品的风险不大,“我国地方政府没有破产之说,而且上面还有中央财政做隐性担保”。他表示,之前媒体曝出的云南城投债危机的爆发,其问题在于地方财权的泛化滥化,也就是地方财权很大,有些不应上马的项目也去做,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

  江凡表示,相对来说,这个领域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没有绝对。要看具体项目,不好一概而论。

  “由于政信合作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而基建信托更是近年来才兴起,因此今年到期的信托项目依旧以房地产信托为主,而在新成立的信托项目中则以基建信托规模最大。虽然从长远来看,基建信托井喷式的增长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流动性风险,但目前来看,整个地方债务的风险依旧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因此到期的信托发生无法兑付的风险较小。”江凡进一步补充道。

  王利也表示:“很多信托公司是从去年才开始接触基建信托的。而这种产品一般期限为两年,也就是说,即使今年到期的产品,也是在2011年发行的,所以这个产品的兑付情况到底会怎么样,现在也不清楚。”

  而这一不确定性,与现今基建信托产品火爆发行和频遭投资者秒杀认购相形之下,只能说,投资者在关注受益的同时,也应该重视风险了。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