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货”的二次新生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垃圾货,二次新生,创意贴吧
  • 发布时间:2013-10-09 16:14

  Brandnü迅速成为人们捐赠二手衣物的固定场所,一些厂商和品牌也成为布料的来源。与此同时,祥子也在拓展其他销售渠道,包括尤伦斯艺术商店和创意贴吧,香港和国外市场也开始逐步形成。如此建立起资源回收、产品改造和销售的初期模式。

  “张瑞祥,祥子,东北人,七十年代初生人。1999年前往加拿大。在加拿大的十年,他念了市场营销,在多伦多大学研修佛教。他爱二手店,古着风。他不是设计出身,却色彩鲜明,搭配特立独行。他不逛商场,却常提着大箱子去东京纽约加拿大的二手衣堆里扫货。“别人都问我衣服是从哪弄的,我说我直接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

  2008年,祥子和太太回到北京,这里却没有他要的二手市场。“我一直喜欢公平交易和在慈善店购物的概念,我感觉那种生活方式是一个健康的循环,而这在中国并不存在,我想创造一个地方,人们可以把不想要的东西捐过来,而不是丢掉,仅仅因为是被用过的。”国外成熟的公益模式让他了解到慈善经营带给弱势群体的希望和回报,在他与爱人参加一次公益讲座时,主讲人提到一个观点:“改变中国经济,必须关注弱势妇女群体。”祥子像突然找到了突破口,于09年绝然辞去电视台主编的工作,创立了以公益为主扶持弱势农民工妇女的项目—— Brandnü。

  就是这个项目,给了这些外人眼中的“垃圾货”第二次生命。“Brand new”Brandnü

  Brandnü是一个英国朋友为他起的名字 ,“他说brand new就是一个崭新的意思,你又做女性的工作,Brandnü就这样来了。”祥子在一篇自述里说,“我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做艺术或者做设计的。我工作的另外一个群体大部分都是农村人,他们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打工的一些男人的老婆,就是留守妇女或者是农家女……很多农村妇女都有一些技能,例如刺绣、缝纫、编织等,但是你在中国旅游,会知道每个城市的旅游纪念品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都是根本没有设计理念在里面。所以我想将现代设计跟传统手艺进行结合。”

  借鉴国外慈善店的模式,祥子最初把Brandnü开在雍和宫附近的五道营胡同,以出售二手服装、经营弱势妇女和其他公益组织扶持项目所生产的手工艺品为主,并把零售额的5%捐赠给弱势妇女,在Brandnü,每件成衣的价格均在千元左右。 以此循环利用废弃服装,为农村妇女提供工作机会、提高生活水平,并通过收益做其他公益项目。

  Brandnü迅速成为人们捐赠二手衣物的固定场所,一些厂商和品牌也成为布料的来源。与此同时,祥子也在拓展其他销售渠道,包括尤伦斯艺术商店和创意贴吧,香港和国外市场也开始逐步形成。如此建立起资源回收、产品改造和销售的初期模式。

  “拼布”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祥子发现手工艺品的销路并不好,二手服装价格低廉,完全不能维持店里的收支平衡。国内并没有成熟的二手服装市场和基础。国外的古着,本身就具有年代的设计感,无需设计师大量的工作,直接就可以销售。而国内的“古着”往往“整齐划一”,需要设计师大量的创意和工作。国内对于捐赠的有效利用并没有成行,大部分人往往是把不用的东西全部送过来,捐赠分类十分初级,再利用率低,形成很大的浪费。其次,国内对于购买穿过、用过的衣物仍然存有偏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成熟的旧物购买观念,“一个偌大的北京城,没有一个成熟的二手市场。”而且,农村或者弱势妇女虽有裁衣刺绣的基础技能,但缺乏当代的设计概念,“把旧衣服做改造是很困难的一个过程,因为已经存在一个设计,有很多限制,而女工没有专业的能力来完成比较高端的改造。”打工妇女的工作和设计师是脱节的。如此经营了一年之后,Brandnü所得收益甚微,即将面临关门的境地。

  2011年4月,祥子开始改革,建立回收资源的收效利用模式。Brandnü开始与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合作,这是一个扶持农民工的公益性组织,里面有五个二手服装商店,但并不是所有衣物都会被利用。“有30%或者更高的比例他们用不上。我感觉是一个很大的浪费,从设计角度来说,我可能更喜欢用他们这些‘垃圾’做一些新的创意。”Brandnü把陆续收到的衣物转赠给工友之家,并成立女工合作社,雇佣她们把服装分类拆剪成块状布料,给设计师提供再创作的资源。“拼布这个项目在中国满适合,因为在国外没有人做这么繁琐的加工,在这里我们有二手服装的资源,还有女工合作社帮我建设资源,中国的服装各方面不是像国外的古着,但它的面料还可以继续使用,我们的面料通过设计师的搭配就变得非常时尚,这也是国内所具备的条件。”设计师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成高级成衣和附件产品在Brandnü出售。同时,通过自己和社会的资源捐赠,Brandnü向女工合作社提供缝纫机等硬件设备和机器。祥子还计划对女工进行技术培训,希望她们能承接设计工作中更多的生产环节以提高收入。

  “造血”项目

  祥子坦言成衣的零售仅够维持店面和员工费用的收支平衡,对于女工的募捐是远远不够的,他一直持续地进行慈善活动来帮助他们。根据不同设计师的需要,Brandnü曾跟多家组织机构合作,宁夏妇女百花合作社的刺绣,山西农村妇女的手工小袄,巧娘工作室捐给印度妇女的棉被等。2009年,祥子帮助慧灵机构举办“有爱无障”画展。2010年,举办了14家公益组织参加的“公平贸易”的慈善工艺品展。跟国际学校合作,策划农家女书社项目,在农村建立图书馆。今年的几次服装活动他为女工再次筹得家具和缝纫机。“我认为很多公益机构缺乏策划能力和专业人员,他们往往有能力做这个产品,却找不到出口。”

  就在7月,房东把店租给了出价更高的人,Brandnü被迫关门。“可能店关了还是一个好事儿,前一阵太赶,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终于有一段时间可以冷静地想一想产品的未来,不仅仅是国内,还有国外。”祥子积极地寻求更专业的合作和运作模式,他在纽约帕森斯时装学院讲授环保时尚,和北京服装设计学院洽谈产品开发。“这是一个非常慢的一个项目,那我们就慢下来。希望真正成熟时,这个项目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同时给女工合作社带来真正的收益,让她们的生活有所改变。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台,让更多有才华年轻的设计师都加入进来。”

  和别的组织不同,他扔掉固有的公益概念。“我做一个公益项目,但不想讲公益的故事,产品不是靠背后的故事才成立的,还是以产品本身来说事儿。我们最薄弱的环节不是销路,而是产品设计。设计不够,质量也没有达到我的标准,品牌没有非常完整的规划。我都停下来,把这些先搞定,要造血也是通过产品,13年,我们的力量用在产品的规划、开发和设计上,这是要用80%的精力要做的事情。如果在今后产品能达到一个国际标准,项目就可以正常运作。”

  “绿色”设计

  面对绿色设计,祥子不知从何回答,“环保”和“绿色”对于他像“公益”一样,都是想甩开的标签。“我很自然就做到这一步,垃圾堆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直接扔掉很浪费。我是很少买新衣服的人,不喜欢商业时尚。我家的生活习惯特别传统,东西都是淘来的,但不是为了省钱,或者追求一个时髦绿色的生活方式,而应该就是这么生活。“绿色”这个词儿用的太多了,我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我的生活很简单,不会破坏新的东西和资源来做产品,这是我的设计理念,我现在还用废料做东西,我不用它们就被焚烧了,已经有了材料为什么还要再找再买?”

  “四年的项目,不是我一个人在做。捐赠和淘货,两个人能够达到真正的愉悦,这种效应是巨大的。如果到后来还有怀念,那些都是让你感动的正面的小事情,不是为了帮助而帮助,这是一个生活方式。”

  文Article>王文静Wang Wenjing;图Pictures>张瑞祥Zhang Ruixiang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