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间的力量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隙间,当代艺术,展览
  • 发布时间:2013-10-09 17:01

  隈研吾2013中国展记录

  2013年7月6日-8月22日及2013年7月24日-9月15日期间,“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分别在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两个展场举行。展览的标题——“隙间”表达了隈研吾对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物与物挤在一起、没有缝隙的状态,会产生窒息感,更重要的是难以应对环境、状态以及使用方法的变化。所以如何在建筑中酝酿出隙间,是隈研吾目前最重视的一点。隈研吾重视自然材料的运用,他用石头、木材和竹子在留出隙间的前提下打造建筑本身,希望发现建筑的全新可能性,打造拥有隙间的建筑,令建筑重获自由。“隙间”就是自由的意义,而自由,是建筑的意义。

  从日本建筑师,抑或日本这个民族对建筑的理解来看,不论审美上的园林阴翳,还是功能上的集合住宅,建筑从来就没有真正脱离过“与自然共生”这个议题。长谷川逸子说,“让植物在建筑的夹缝中生长。”这是日本建筑思想在今天逼仄的生存空间下寄生“集合住宅”的产物。但是,从这种无奈的不离不弃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水泥丛林的抗拒。

  上个世纪的50年代,日本建筑界迸发了要现代还是回归传统的大讨论。以丹下健三为首的弥生派为了推崇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了一系列充满宏大感、力量感和装饰意味的纪念型建筑。此处的弥生,正是新生的意思。

  而曾经,隈研吾也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追随者,直到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爆发。在其十数年的蛰伏期和沉淀期里,隈研吾对建筑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建筑理念。隈研吾的建筑理念和审美首先是东方的。他的作品提倡自然简素,可以看出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然而同时,我们又似乎能看见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部分传统仍旧贯穿于他的若干作品中,并呈现于细节。

  负的建筑

  《负建筑》是隈研吾一本重要的著作,他在书中表达了两个态度:一是对混凝土的反感,二是反对肆意高大的建筑。“负”在日语的语境里有“适宜”的意思。所以,所谓“负建筑”也就是适宜的建筑——非刻意追求象征意义,非刻意追求视觉需要,是满足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与“负建筑”相对的自然就是强建筑——那些体量庞大,以“建筑为主、环境为辅”作为理念,担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出自己的建筑们。

  隈研吾认为,强建筑是脆弱的,强建筑之脆弱与它的“恶”紧密相连。正好比是树大招风,越是大而招摇的建筑越是容易在突如其来的外力摧残中被击倒。其次是体积越大,消耗资源也就越多;再有就是建筑物的不可逆改性。越是大的建筑,在未来越是难以进行重新改造。“负建筑”概念的提出,正是对20世纪占压倒性主流地位的“强建筑”的“反动”。当建筑不再作为主角而是作为环境的配角身份出现,抛弃了地位的建筑,便开始了从环境的入侵者到合作者的转变。

  “负建筑”强调建筑与自然界天然的联系,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生。隈研吾认为,与“强建筑”相比,“弱建筑”或许更经得起冲击,同时,它还能让现代人重新感受到传统建筑的温情和柔性之美。隈研吾年轻的时候曾认为混凝土材料是唯一可创造理性、经济建筑的材质,但是现在他更倾向于自然光和自然材质。他说:“材料从来不是表皮,它不仅和整个空间概念有关,有时候也和空间结构有关,材料是空间的本质。”设计家原研哉说,“负建筑”就是无中生有,是以柔克刚,表面上是一种示弱,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长城下的公社·竹屋”便是这样一件具有代表性的“负建筑”。

  竹屋依长城山脚而建,整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竹子包起来,低调谦逊地俯伏于地面之上,犹如群上之中的一点欣喜。竹子的缝隙就是窗户的部分,透过窗户,便能看到长城与绵延的山势。隈研吾在竹屋的设计中沿承了长城特有的“就地构筑”的方式。他保留了地面的高低坡度,并小心翼翼地将分段细长的平面依地面高低放置上去,形成一个连续体。竹屋内部最可圈可点的是那座由竹子围成,禅意盎然的茶室。隈研吾用竹子、石板、水和光影等自然材料和元素创作出有清风拂面之感的静美空间。

  “建筑像女人一样,不能只看照片”

  “现代主义的问题是它受古典主义的影响,尊重形态的美感和比例。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次要的事情。空(Void)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隈研吾这样说。他的另外一个著名概念——清除建筑(Erasing architecture),强调的就是不要把建筑当作一个外在的物体来观望,而是要置身其中,去感受它。清除建筑的概念从东方审美来说颇得王国维“无我之境”的精髓。

  隈研吾觉得,虽然比例对创造出漂亮的构图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真实的体验是必须要亲自置身建筑空间才能得到的。只有亲临建筑,你才能感受到细节的冲击,才能体会到好布局的精妙之处。“在传统的日本建筑中,更重要是屋顶的设计。”他认为如果建筑师能够创造一个美丽的屋顶和屋顶下一个美丽的阴影,那么,比例不会是一个大问题。著名的“水玻璃”,便可视作隈研吾对这个设计观念的执行——以铺水的不锈钢天窗作为屋檐,水面蔓延出去,连接到太平洋,远远望去如同一个玻璃盒子漂浮在水天交接处。

  隈研吾是反对“大”的物体和构件的。他说,在传统的日本建筑中,建筑构件是非常小的,这些构件有米纸,有木头,还有石头。但无论材质是什么,在这些构件之间,一定会有空间允许空气流通。这样你才能感受到物质本身的微妙的触觉。隈研吾的另一个著名作品——莲花别墅虽然明显受到赖特(FrankWright)举世闻名的流水别墅启发,但却创造了一个非常具有日本性格的独特空间,并置了禅意的静美和蓄势而发的张力:房子和河流之间建了一方小池塘,注入清水,种上莲花,居所籍由莲花表达出它的灵魂所在。莲花别墅被分成两部分。中间是露台,用来连接房子背后的树林和河对岸的树林;墙面则由石头整整齐齐地错落着垒在一起,宛若国际象棋棋盘;石头的材料是石灰华板,20厘米乘以60厘米大小,30毫米厚。透过墙面的方格就可见郁郁葱葱的山林,尤其适合夏日午后,在此做一个悠长的梦。

  “我希望以厚重的材料,石头,来创造一面灵动的墙,风可以从中间吹过。”

  文 Article>鲍越 Bao Yue 图 Pictures>隈研吾 Kengo Kuma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