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文波 男人与男装的较量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计文波,男人,男装
  • 发布时间:2013-10-16 15:52

  计文波辗转在山东、厦门、湖南、北京等城市,为设计师品牌奔波。

  有人劝他,“计老师,运作设计师品牌挺难的。”

  计文波回答说:“只有你面对它,你才知道它难不难。不投入,不去面对,永远解决不了难的问题。”

  利郎集团董事长王良星受邀观看了计文波米兰发布会,老东家对计文波说:“我们不知道哪天还会撞到原先那样。”

  曾经有这样的传闻,计文波对王良星说:“我想做一场秀”,接着他开始描述那场秀的情景,王良星很快回答,这可能需要500万,随即决定先拿出500万来支持发布,并留下一句,不够再说。

  有些年轻设计师拿这样的对话来勉励自己,表明设计师在企业当中的重要性,证明设计师赚来的财富是远远超于一场发布本身的。

  年轻设计师叫他计老师,有时比他大一些的人也称呼他计老师,性格当中的包容性带来了他存在方式上的包容性。作为首位在米兰男装周发布的中国设计师,又曾获得金顶奖,并与利郎成功合作,他是极具商业价值的设计师,他的想法与行为总有代表性,受人关注,这让他拥有了一些话语权。

  他时常呼吁服装企业重视设计师,也时常告诉身边的年轻设计师要找到符合自己理念的品牌。

  1997年,在参加北京服装展览会时,盖奇集团的哈德利品牌已经年销售额过亿,董事长王衍筑亲自率领团队参展。计文波作品的展位就在哈德利品牌的旁边。两人的缘分由此开始。

  短短2天时间内,王衍筑便向计文波抛出了橄榄枝,他要出高价买下计文波展出的8套服装。计文波对他说,这个需要组委会同意才能卖。王衍筑便真的去找组委会。

  王衍筑回忆说,当时哈德利有4个展位,花10多万进行的装修,他观察计文波的小展位,估摸就花了几百块钱,稍做了布置,可是,计文波的作品却获得了当时设计奖的第一名,展位上门庭若市,备受关注,而哈德利却没有获奖。鲜明的对比,让已经在服装领域获得过成功的王衍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设计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他要买下设计师的作品,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的是,哈德利需要这样的人才。

  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到计文波的展位,当然是欣然同意服装的出售。没过多久,展馆广播里就播出设计师计文波的作品被港资用5万高价买走的消息。在组委会轻易同意服装出售的那一刻,王衍筑突然意识到,哪里是需要组委会审批啊。这让王衍筑对比他小10岁的设计师有了更好的印象:原来他还很会宣传。

  两人相约在计文波的朋友,设计师刘洋,北京饭店的房间里谈合作的事情。计文波聊了很多设计对品牌重要性的问题,王衍筑也介绍了哈德利品牌这些年的发展,表示了品牌下一步发展急需要设计师人才加入的想法。两人达成一致,王衍筑给出了极其诱人的条件,年薪100万担任哈德利品牌设计总监,计文波当然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全身心投入。

  “没有王总从一个国营企业把我引到他那儿去,我没有今天的平台。我觉得,他在国内聘用设计师方面,是启蒙者。我们合作得非常好。我虽然在盖奇没有做到现在,但是我们感情很深,现在也很好。”计文波做完米兰发布会接受采访时说。

  2013年距离两人最初相识已经足足16个年头。已过60耳顺的王衍筑承认自己是生意人,他同意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的话:“生意人也是人,生意人不只是追求利益,更注重感情。”王衍筑做了几十年生意,他越发觉得,生意上的利益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其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更为珍贵。计文波与他多年的感情,计文波对他知遇之恩的感怀,乃至需要帮忙时随叫随到,给他温暖。

  从1997年到2000年,王衍筑每年支持计文波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计文波1998年便获得十佳设计师。王衍筑发现的计文波跟普通设计师不同的,在整体把控与组织运营上的能力也在合作后证明非同一般。王衍筑高薪聘请计文波的先锋之举早已传遍福建的服装面料企业。

  利郎品牌董事长王良星敢作敢为,有远大抱负,只要认定的事情,他敢于承担风险。在2000年时,提出“商务休闲男装”概念。让利郎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环境里突出重围,其实比较艰难,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那么简单。若是产品跟不上,即使有很好的工厂资源,这个概念也是空的。因为与王衍筑相熟,于是提出“借计文波用一下”,王衍筑同意借给他一个月。

  其后的岁月,利郎的常务副总经理胡诚初与计文波共事打交道最多。胡诚初回忆时说:“我们像三请诸葛亮一样去请计文波,他也被王总的热情所感动,同意来帮我们担任设计总监。实际上,他的待遇跟‘总监’职务完全不匹配,那时企业并没有很多钱,就是请他来帮忙。计文波从来不计较这些。”

  关键在于,王良星的理念与计文波的想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计文波于2001年针对“商务休闲”设计的服装,很好地演绎出商务人士的风采。

  当2002年著名影星陈道明代言利郎,“简约而不简单”的广告红遍全国时,人们并不一定知道这时的利郎并不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他们有的只是创意的理念和与之相匹配的产品。在当年3月份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利郎近100平米的展位,展示了全新的商务休闲男装风貌。“这次就非常成功地把一直做到现在的代理商,招进来了。”胡诚初说。

  利郎成为服装界的一匹黑马。自此以后,利郎一次次举动,2004年在晋江主办的世界男模大赛,2007年在米兰发布、2008年东京发布,胡诚初与计文波共同度过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7年在米兰发布,计文波认为要拿出中国元素的特色,到米兰这样一个时装发源地去发布,后来想到了兵马俑,当时一炮打红,连杰尼亚高管也感慨,‘今天看了你们的展示以后,非常震惊,你们能够把中国的元素加入到这样的服装上去,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胡诚初说。

  胡诚初像是王良星与计文波之间的桥梁,企业如何走向,产品设计风格如何走向,最后都归结在品牌的核心上,是否对品牌有利成为最终抉择点。

  “设计师能够理解企业的诉求,能够根据企业的追求和目标去进行设计,而企业呢,也能够给设计师这样一个创作的平台,这样,就形成了设计师和企业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计老师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对企业主的了解,和对企业理念贯穿到设计上的综合能力。”胡诚初说。

  “企业为设计师做很多事情,从生意角度上值吗?”

  “设计师的地位高了,等于品牌的地位高了,品牌的地位高了,也等于设计师个人的价值就高了。”

  新一季的设计工作开始,计文波召集设计师开会,让设计师们明白他想要什么。设计师先搜集资料,形成设计思路,再用图文形式向计文波阐述想法,通过计文波审核后,设计师开始着手做设计。

  “计老师特别主导设计,他不喜欢平庸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就逼着设计师想新的东西,在强压下去做创新,结合市场的创新。”设计师陈秋说。

  计文波看过版式设计图纸,并提出修改意见,亲自确认每一款款式结构的合理性,面辅料呈现出的效果都达到要求后,安排设计师将设计交由版房主管。

  在打版的过程中,计文波总会过去看,有时就亲自在机台上修改,他很少坐在办公室。在裁剪制作的过程中,计文波都会去询看,有时对不是特别有把握的半成品,会穿在人台身上,或者穿在真人身上,去判断其是否合理。很多产品都是很多次调整的结果。

  “计老师要培养全面的设计师,他要求设计师既要懂设计,又要懂工艺懂板型。设计师要经常与版师沟通,没把握的地方肯定要找计老师提出修改意见。”陈秋说。

  计文波在利郎管理4大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技术质量中心、品牌中心。从产品研发初期到最终审核,上订货会,再到技术部对对所有款式的最终确定,直至生产。

  多年在计文波身边,陈秋说:“计老师时常告诉我们服装行业的未来是属于设计的,而要做设计,还要善于表达。”

  所有这一切,为设计师品牌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随着JIWENBO、JWB设计师品牌新店的开业,计文波将来会在一个自由度更高的空间中发挥自己。

  计文波说:“设计师品牌一定像他自己,这个首先我要做到,大家喜欢不喜欢你,那就是你自己要努力了。”

  他说以后可能更多地做理念与艺术结合的发布,或者搞画展、摄影展,甚至导演、编剧电影作品,他说创作者可能最擅长在某一个细小领域,但是需要在多领域不断地尝试。“你不可能一件事把很多思维融到一起。肯定你这次做的就这个想法,下次又是另一个想法,你会有自己的规律。”他说。

  “您已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了吗?”

  “没有,刚开始。我跟品牌合作这么多年,极少有。我现在开始做自己的品牌,刚开始传播自己的理念想法。”

  他说,他还会再做20年。

  文 本刊记者 陈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