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百年前的记忆 北京地名寻踪辛亥革命遗迹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辛亥革命,遗迹
  • 发布时间:2013-10-16 16:26

  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历史长空,一场追寻民族尊严、国家独立、民主和平的伟大革命亦由此拉开了序幕……中国,从此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意义上的落后国度,民主、民生与民权的进程,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城不会忘记,星落在京城之中的多所街巷、胡同、院落无言地记载着众多的志士仁人为了这场革命付出的血的代价!前人,用生命唤醒了当代及后人对民主与自由的强烈渴求与殊死追寻,仿佛一声声思想启蒙的号角,物换星移间久久回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让后人在同一片土地上感怀、钦敬之余,透过一个个鲜活的地名,去追忆百年前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兴盛而匆匆“走过”的人们。

  陶然亭--人民革命的摇篮

  坐落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端的一处高台之上的慈悲庵,建自元代。慈悲庵南临凉水河支流,因取土烧窑,周边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窑坑,后积水成湖,芦苇丛生,草木茂盛,极富田园野趣。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负责督办黑窑厂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西侧筑亭,取名陶然亭。此后,这里很快成为京城士子、官宦极为青睐的游赏、宴集之地,被誉为“城市山林”、“都门胜地”。近代以来,许多爱国志士和革命家曾在此秘密集会,进行政治和革命活动,因此享有“人民革命的摇篮”之誉。清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曾在这里计议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害的六君子之一--康广仁曾葬于此处。

  值得一提的是,被后人称为“民国弥衡”的辛亥革命重要人物章太炎,曾因大闹总统府,被袁世凯软禁起来,后搬到陶然亭附近的龙泉寺,章太炎从此开始了一段颇为漫长的幽囚岁月。刚开始,章太炎极不适应这种毫无自由的生活。他在屋里大骂大闹,曾狂书:“杀、杀、杀、杀、杀、杀、杀,疯、疯、疯、疯、疯、疯、疯”的对联。其友陈干相当欣赏这“七杀七疯”的对联,请石匠刻成石碑立在家祠中。此外,章太炎在窗纸墙壁上遍书“袁贼”两字以泄愤,或用大篆、小楷、行草等字体写满“袁贼”二字,将纸埋而焚之,大呼:“袁贼烧死矣!”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上下的一片讨伐声中惶恐死去,章太炎才重获自由。回顾这一段刺刀威逼下的生活,章太炎虽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却依然故我,不屈不挠。

  琉璃厂--“索引”百年前的谋炸事件

  因元朝在此开设官窑烧制琉璃瓦,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修建宫殿扩大了官窑规模,琉璃厂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外迁,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几百年来,琉璃厂的文化功能自不必说,单是汪精卫曾在此筹划“谋炸摄政王”一事,便让琉璃厂拥有了近代革命的政治属性。

  自镇南关、河口诸役失败后,同盟会会员大多情绪消沉。汪精卫悲愤欲绝,想以一死来激励革命,于是邀黄复生、黄树中、喻培伦、黎仲实等前往北京从事暗杀。

  他们在琉璃厂开设守真照相馆作为掩护,因为照相馆的暗室最适合搞炸弹的组装,照相馆里飘出化学药品的味道也不会引人怀疑,这里就是暗杀团的据点。

  一开始的刺杀目标是从欧洲考察海陆军归国的贝勒载洵、载涛,他们计划在载洵和载涛走出前门车站时,汪精卫投掷炸弹将其炸死。

  这一天汪精卫和黄复生携带装有炸弹的皮箱在车站门口等候,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危机四伏的清廷正努力挽回人心,搞了个廉政运动,载洵和载涛不摆架子,不设保卫,混杂在一般乘客中一起出站。于是,下车人流中,普通人里夹杂着红顶子官帽,而戴红顶子官帽的人又极多,汪精卫和黄复生看花了眼也无法辨别哪两个是载洵和载涛,即使看清也怕误炸了无辜乘客,只好终止暗杀计划,把那个炸弹又拎了回去。

  这次行动无功而返,汪精卫索性决定干一个最大的,那就是清朝摄政王、当时中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醇亲王载沣。

  为了加大爆炸力度,他们在骡马市大街鸿太永铁铺铸造了一个可盛四五十磅炸药的“铁西瓜”。1910年4月的一个晚上,黄树中、喻培伦在什刹海一座小石桥下埋设炸弹时,被人发现后报官。警察发现炸弹后,立即明白是革命党所为,但他们却在报纸上刊登了关于炸弹起因是宫廷争斗,以及案犯已被捕处决的报道,其实这是清政府故意放出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让行刺者“安心”。

  他们仔细检查查了炸弹,发现炸弹中的炸药是外国制,但几颗螺丝钉却是新近制作的。于是警察拿着螺丝钉顺藤摸瓜,到京城各铁匠铺核对,不久便找到了它的出处。警察于是紧密监视守真照相馆,正好赶上守真照相馆搞装修,几个警察混入装修工人中,汪精卫随身的机密文件都被他们从房间偷了出来。几日后,警厅逮捕黄树中和汪精卫,清廷下令将汪、黄交法部永远监禁。不久,随着清政府的覆没,两人恢复了自由。如非后来的“亲日”行为,汪精卫的光辉形象会因“谋炸”而成永恒。

  北京东站--“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志士吴越

  现在的北京市内有五个“北京站”,它们分别是北京西站、北京东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和北京站。北京西站是1996年建成使用的,而东站、北站、南站则是分别由原来的东郊站、西直门站、永定门站改换名称而来。

  回首一百多年前的那场北京东站“谋炸”,让人在惊魂甫定之余,无法不发自内心地对冲动却充满爱国之情的勇士抱以无限的崇敬。

  1905年慈禧太后钦派的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带着大量的仆从与侍卫登上了火车包厢,准备从上海出洋考察西方国家的宪政。

  一位不起眼的穿戴无顶红缨官服的年轻仆从从乱哄哄的送行人群中挤上了五大臣的包厢。在与卫兵说话间,他已经挤到了包厢前段的夹道中,正准备掏出怀中的撞针式炸弹时,没想到这时火车的机车与车厢接轴,火车车身被撞得猝然后退,车上所有人都不禁倾侧。这个年轻人手中的炸弹还没来得及掏出抛掷,已经自动引爆了,轰然一声炸响,刹那间血肉横飞,与年轻人紧靠着的三名仆役都被炸死。五大臣因距离较远,仅绍英和载泽受了点轻伤,徐世昌的官帽及鞋带被弹片炸破。

  慈禧太后闻讯下诏京城戒严,严令追查行刺之人及其党羽。后来,清廷的侦探偶到桐城会馆,才得知这件震动全国的谋刺案的制造者是秘密革命组织“少年中国强学会”的吴越。

  吴越(1878-1905),安徽桐城人,主张革命必须暗杀,他痛恨清廷预备立宪的骗局,谋炸五大臣未遂,自己亦殉难。

  吴越的牺牲极大地激励了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后,国人寻获其遗骨,同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牺牲的八位烈士一起葬于安庆平头山,孙中山题写了“皖江烈士墓”。

  菜市口--“六君子”喋血唤醒革命者

  一千年前的辽代,这里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代这里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明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清时改称菜市口并沿用至今。而使菜市口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曾是清政府的刑场。近代举世瞩目的死刑案,当属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随着变法维新的失败、光绪的失权、康梁的逃跑、“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及后来发生的立宪流产、新政败坏、清廷破产、辛亥革命一呼而天下应……百年前的一幕幕政治场景仍然通过戏剧、文学、影视出现在现代人的视野中。

  戊戌六君子行刑时,观者上万人。谭嗣同等人神色不变,临终时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令观者动容。可以说,六君子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唤醒了众多有志的爱国人士,一批批革命者从此前赴后继……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从此进入了崭新的一页!

  栏目主持 图片提供: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