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惋宁:城市生活阐述者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于惋宁,城市生活,阐述者
  • 发布时间:2013-12-28 10:04

  于惋宁像是一个城市生活的阐述者,她的设计中有故事、有经历、有情感,也有真实生活的悲与喜,这样的质感与温度,只有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深爱的事物中时,才能有所体会。不止如此,于惋宁还将之充分表达了出来,于是她设计的服装仿佛成为了道具,放大所有细微末节的情绪,让每一个于城市中奔波的人,在偶尔驻足的时刻聆听到时间飞逝的声音。

  于惋宁是中央美术学院时装2007届毕业生,在校时曾去品牌服装公司实习过,但据说她毕业后一度为是否进入服装公司工作而犹豫不决。那个年代中国原创设计尚未觉醒,也不存在诸如BNC(薄荷糯米葱)、栋梁这类设计师集成店,学服装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多半会进入服装公司上班,成立个人品牌或创建独立设计工作室的想法他们或许也有,但没有任何机会施展。恰逢此时,以与熊猫相关的创作获得名声的艺术家赵半狄要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举办时装秀,经老师推荐,于惋宁成为该时装设计团队中的一员。“当时我做的第一套衣服是给房方(星空间主理人),他演钉子户;然后给安迪(艺术收藏家),他演腐败官员,他们都非常称赞我,也都觉得我的感觉特别对。”这是于惋宁与艺术家们的首次合作,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她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样的开始对于她的职业生涯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项目结束之后,她与赵半狄的合作又持续了一段时间,其间也做了一些独立设计项目。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令北京798艺术区陷入萧条,大批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撤离,随之空出了一些工作室空间。考虑再三,于惋宁决定进驻798,成立以她的英文名字命名的个人工作室“Evening”。“刚有工作室的时候没有在做成衣,没有做品牌,我那个时候是想做一点家具、做一点产品、做一点衣服,自己喜欢什么做一点什么,完全是出于一个修身养性的状态来做工作室。”那是2009年初,于惋宁把工作室布置得非常舒服,每天特别悠闲,用她自己的话说,“过着特别与世隔绝的快乐生活”。后来慢慢觉得无聊,就做了两个展览,其中一个是艺术家姜健的黑白摄影展。这是工作室对外开放的契机,也为工作室吸引了一些关注。当时这段生活对于惋宁来说也许可以算最初的沉淀过程,她一点儿也不着急,这状态特别好。“从那以后慢慢我就想从我最驾轻就熟的专业来做起,做一个成衣的品牌,实际上是有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 一年后,于惋宁创立了个人品牌,依然以她的英文名“Evening”命名。

  从最初的高级订制服装,到后来的售卖成衣系列,“Evening”工作室逐渐发展和扩充。虽然涉及的服装设计项目范围很广,但于惋宁最喜欢的还是个人作品的创作,除了因为这种独特的个人化创作能够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所钟爱的艺术底蕴也能够在服装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与她央美的教育背景分不开。能够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小就开始进行系统的美术学习,于惋宁也不例外。她来自一个艺术家庭,在母亲的熏陶下,很小就开始学绘画。谈到后来为什么会学服装设计专业,她用“简单粗暴”来形容自己做选择的方式。“我母亲是画家,她希望我画油画,因为她觉得我在画画方面还是比较有天赋的,可是我高考的时候在画室画了太长时间的画了,特别烦,我想我一定要选一个设计的专业,再也不想画画了,然后我就选了设计。”而服装设计之所以会吸引她,原因则是“服装是在立体的东西里面比较干净的专业”。这回答听起来真妙,而原因据她说则是因为“我是一个特别不喜欢过灰头土脸,每天特别邋遢的生活的人,我希望每天有好的状态、好的心情,跟我的母亲也有关。小时候母亲特别喜欢买二手衣服,当时在我们的夜市是五块钱、六块钱、十块钱一件,特别好看,我们家有很多二手衣服,这也对我有很多的影响。”

  很多人都喜欢问设计师:“你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对惋宁来说应该很好回答,因为她一向喜欢从自己身上入手,在城市生活中获得灵感,而这一特点通常表现为专注于捕捉并放大由生活细节带来的感受。以Evening2014春夏系列“楼梯间”为例,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于于惋宁在楼梯间反复旋转向下时大脑产生的幻觉。重复的台阶、不停的旋转、狭窄的空间、强烈的秩序感,在这个被限定的空间中像万花筒般迸发的晕眩……这一切会令幽闭恐惧症患者崩溃的感受对于惋宁来说仿佛是一次从天而降的愉悦经历。为了呼应这种灵感,她在这一季的面料中从冷灰色调的墙壁地面,渐变到带有眩晕感的红色、玫瑰色、肉粉色碎花,最后再拓展到印有旋转的楼梯和石头墙面的图案,同时还将旋转台阶的元素融合到略显笨拙的飘逸廓形当中,呈现出一段发生在楼梯间中,从理性旋至感性的生活插曲。

  由于幽闭恐惧症,楼梯间对于惋宁来说是一个既神秘、又有吸引力,同时还会带来一些恐惧感的地方。而她之所以选择“楼梯间”这个既寻常又不太会出现在服装设计中的场景来作为主题,更多是希望能提供给城市生活的人另外一种视角。谈到楼梯间带来的这种夹杂着兴奋的不安,于惋宁说:“平时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城市生活当中,有很多被我们忽略掉的细节,其实楼梯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属于任何别的生活,它就是都市生活,但它完全是一个被人忽略的角落,这个空间大家平时可能就是扔扔垃圾,停电了才会扫一下,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废弃的空间。”于惋宁家住24层,当她于停电时往楼下走,便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崩溃,“而且有人在楼梯间里面养了几只小兔子,当我看见小兔子的一瞬间真的就崩溃了,但是那种崩溃好像也带来了另外一种有点愉悦的感受,就像有时候你的迫不得已也许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经历,平时也是很难得的。” 在今年上海时装周上,于惋宁还与艺术家陈轴合作,推出了一场精彩的“楼梯间”系列首秀,模特们穿行在有些幽暗的秀场,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细微的感受仿佛蔓延在空气中,都市人的孤独、疏离、长期的漂泊与偶尔的喜悦被抽丝剥茧,只剩下一个真实的核心。

  这一切不禁令人想起Evening2013秋冬成衣系列“望京”,“潘悦的一组摄影作品《望京》是他行走于望京大街小巷时的随性拍摄,他以独特的视角记述了这个地方,这一季的面料印花来自于他的摄影作品。”怀旧、冷静、黑白灰色系和建筑物的节奏感构成了这一季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系列采用了inside out的特殊结构设计,衣服的内里构造外翻,让人一览无余。望京是于惋宁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于惋宁将对望京的情感浓缩在设计中,所有在望京生活过或生活着的人,看到这个系列想必都会有一些感同身受。同时,也能从中看到生活百态赋予于惋宁的源源不断的灵感,“我所能嗅到的是人流穿梭中夹带的阵阵汗水与焦灼,匆忙时的出神,穿过马路时驻足的等待。”而到了这一季,于惋宁的设计也变得更加实穿,在此前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特别概念的元素被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艺术,当人看到这样的衣服时,不会再仅仅喜欢而担心没有合适的场合穿。

  那么于惋宁是否已经开始思考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并切实地做出了改变和选择呢?当被问到随着一季又一季的成衣系列推出,自己的设计开始“接地气”的原因,于惋宁的回答顺理成章,“它(Evening)首先是一个成衣品牌,那成衣品牌的实穿性是不可缺的,所以我觉得我对实穿性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明确。”顿了顿她接着补充道,“其实我之前的几季都很实穿,像这一季也都是实穿性很强的。”而关于几乎所有独立设计师都会面临的在表达自我与兼顾市场之间的问题,于惋宁好像也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我觉得现在我们独立设计师这一块真的是蛮辛苦的,你既要兼顾到自己的风格,又要来做一个经理人,那就要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是你既要付出的有一个价值的回报,又需要充分了表达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但是我比较幸运的一点是我没有在这上面遇到过困难,基本上我要说的都说了,但是我可以得到一个相应的回报,所以这个可能是我目前没有遇到的问题。”

  接触了于惋宁,会发现她永远都是不愠不火、不慌不忙的样子,无论这是性格使然或后天训练,她无疑都得到了不错的成果。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她的发展道路十分顺遂,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幸运,“我没有觉得特别幸运,因为你有这个能力的话有一些机会是会给到你,但至于这个机会后面会怎么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觉得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真正幸运和不幸运这么一说,有时候没有到来是因为没有做到。”

  文 Article > 沈郁 Shen Yu 图 Pictures > 中国时尚同盟 China Fashion Alliance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