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左右有别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心脏,心肌,左心衰
  • 发布时间:2014-08-31 08:59

  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的一个“泵”,通过心肌的收缩舒张而推动血液流向全身的各组织器官,以提供充足的氧及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时,不能将足够的血液推送到外周血管,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

  心衰分左右,临床需辨别

  按主要受累心腔部位的不同,心衰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呼吸困难

  左心衰在临床上最常见,其引发原因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重症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等),也可见于心脏以外的疾病(如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左心衰症状多见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动后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中发生,伴有胸闷、气急、咳嗽、喘息,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而出现剧烈气喘、端坐呼吸、烦躁、大汗、面色灰白、发绀、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重者可因脑部缺氧而致神志模糊,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

  右心衰——水肿

  右心衰主要是右心室搏出功能障碍,见于大面积右心室梗死、大片肺梗死,肺心病、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疾病,临床上单纯右心衰比较少见,常继发于左心衰竭。

  它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常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胸腹腔积液、下肢水肿等。

  而全心衰,即同时存在左心衰和右心衰。

  常见并发症,注意防和治

  心力衰竭本身已有相当的破坏力,不幸的是,它还有不少常见并发症——

  (1)呼吸道感染。左心衰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淤血,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左右心衰都可见到,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

  (3)心源性肝硬化。主要发生于右心衰,由于肝脏长期淤血缺氧所致,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

  (4)电解质紊乱。左、右心衰均可发生,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

  (5)心律失常。可见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危及生命。

  治疗需终生,用药多留意

  心衰需要终生治疗,患者要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同时要熟悉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注意毒性反应,每天服用前要测量一下脉搏。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视力有改变,看东西发黄,脉搏紊乱,心跳不规则,是洋地黄的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前去医院检查治疗。

  服用利尿剂时,要观察尿量,一般应用双氢克尿噻(简称双克)或呋塞米(速尿)。但要注意,这些药在利尿的同时也使患者排出相当数量的钾离子,所以服用时一般要同时注意补充钾,定期复查。

  高血压患者喝水呛,小心脑血管病

  体位巧选择,运动看情况

  心功能不全患者,还应根据心动能不全程度,采取适当体位配合治疗。

  一般患者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夜间气短、喘憋等呼吸困难症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休克),应采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缓解呼吸困难。

  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做重体力活动,可胜任日常生活活动。

  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避免激烈运动项目,适于散步一类轻活动,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即止。

  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胜任任何活动,待心功能改善后,应量力而行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等,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

  心衰患者康复手册

  1.注意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患者应卧床休息,当心功能好转后,应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如散步等,但要掌握活动量。当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感到有心慌、气急与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衰突然加重。

  2.减少诱因:劳累、感染、饱餐、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慢性心衰患者来讲,无论遇到何种感染,均应及早就医治疗。体弱患者有感染时,体温不一定很高,可能只表现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等,应注意观察。

  3.调整饮食:其原则为低钠(盐)、低热量、清淡而易消化,注意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适量脂肪,并应戒烟戒酒,最好少食多餐,避免因饱餐而加重或诱发心衰。

  4.保持大便畅通:保持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因便秘引起焦虑、紧张、心衰加重,甚至导致猝死的危险。

  5.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浓茶或咖啡。保持心态平衡,保证充足睡眠。

  6.做好自身监测:平时注意观察脉搏、血压、面色、尿量、体重的变化。最好每天(排尿后)同一时间称体重,穿类似重量的衣服。夜晚睡觉前应观察踝部是否肿胀,夜间睡眠是否有被憋醒感。注意每天的尿量,最好用容器收集尿量,病情变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7.定期随访复查:心衰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情稳定时每月每周可到心衰门诊或者心血管科的专家门诊就诊,定期检查及时调药。

  □北京军区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牛丽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