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乙肝心存恐惧,法律规定具有传染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不能从事幼托教育、餐饮等行业,而乙肝不能够被根治的特性和乙肝病程转化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更造成了患者及其家庭对乙肝的恐慌,进而导致患者在治疗上进入种种误..." />

乙肝治疗:避开10大误区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乙肝,治疗,感染者
  • 发布时间:2014-08-31 12:20


502 Bad Gateway



nginx



" />

  很多人都对乙肝心存恐惧,法律规定具有传染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不能从事幼托教育、餐饮等行业,而乙肝不能够被根治的特性和乙肝病程转化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更造成了患者及其家庭对乙肝的恐慌,进而导致患者在治疗上进入种种误区。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侵袭肝脏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布范围极广,据统计,我国乙肝感染者就接近1亿。

  很多人都对乙肝一知半解,心存恐惧,老想着慢性乙肝是一种传染病,应该小心提防不要被传染,而患者自己也应该注意不要传染给其他人。法律规定具有传染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不能从事幼托教育、餐饮等行业,而乙肝不能够被根治的特性和乙肝病程转化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更造成了患者及患者家庭对乙肝的恐慌。其实,这其中有很多误解。

  普通接触不会感染乙肝

  因为怕被传染,很多人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生活、吃饭等。人们害怕乙肝还有一点,就是目前没有有效根治乙肝的药物,患了乙肝就意味着大笔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

  那么乙肝病毒究竟是怎么传播的呢?

  80%的乙肝病毒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密切的生活接触也有可能会感染,例如性传播。目前,乙肝病毒控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注射乙肝疫苗,绝大多数健康人已经可以不再感染乙肝,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注射疫苗可以阻断传染途径,阻断率超过90%。大部分成年人都能够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拒之门外。即便感染了乙肝病毒,大多数患者也可以很安全地度过一生。

  可以说,乙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病可能带来的后果: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不管是在肝炎活动期或静止期,肝脏细胞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炎症,细胞不断被破坏,在活动期破坏更甚。长此以往,受伤的肝脏会形成许多瘢痕,即肝脏纤维化,最终会发展到肝硬化。肝硬化后会严重损害肝脏功能,出现肝功能代谢失常,进而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肝癌。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2%会发生肝癌。即便是肝脏损害不明显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仍有发生肝癌的危险,特别是携带病毒时间在20年以上者。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转化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乙型肝炎病程转化的“三部曲”。

  阻断乙肝“三部曲”发展

  乙肝为什么不能根治?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不停复制的结果。乙肝抗病毒治疗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控制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病毒,不能彻底杀灭病毒。即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是表面抗原转换,现在虽然不能实现,但治疗的满意终点即e抗原转换(俗称“大三阳”转“小三阳”)是可以实现的。这意味着乙肝虽然不能根治,但能“临床治愈”。

  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转化,便是乙肝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志。

  科学的乙肝治疗包括——

  一、定期检查

  目前,乙型肝炎缺乏特效治疗,但定期检查非常必要。一般说来,慢性携带者每3个月要查1次肝功能,每半年查1次“两对半”、B超、HBV-DNA、甲胎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活动性肝病患者更要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检查相关项目。

  二、积极治疗

  目前肝病治疗药物繁多,各种广告层出不穷,但乙肝并无特效疗法,关键在于系统、正规地治疗。既要保证疗程,逐步撤药,又要根据病情、病程,采取长期的分阶段治疗。临床经验表明,中西医结合往往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1.抗病毒治疗要把握时机:抗病毒治疗时,可以考虑配合免疫调节剂或中药辨证论治,以增强疗效(编者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是在转氨酶检测结果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时)。

  2.抗肝纤维化以中药为主: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过渡的桥梁,治疗应以中医药为主。

  3.综合防治肝癌前病变:从中医理论看,无论肝纤维化、肝硬化还是肝癌,都是肝血淤阻,应该以活血化淤为治疗大法,不同程度所用药物有所区别,根据情况佐以解毒、益气、祛湿、消导。

  三、注意保养

  对于乙型肝炎,要“三分治疗,七分保养”。

  1.病情活动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稳定期则劳逸结合;

  2.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物为主,忌酒;

  3.保持精神和谐,避免情绪波动;

  4.用药简单,避免接触和使用损肝药品和化学致癌剂。

  乙肝治疗需避开误区

  乙肝患者完全没有必要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当然也不要我行我素、任其发展。做到平时注意保健,密切随访病情,接受正规治疗,照样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只要病情没有恶化或转变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寿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开以下误区——

  误区一:不管病情,自以为是。

  有些患者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已经十分明确,但对于病情仍满不在乎,生活上我行我素,照样饮酒不误。

  误区二:只管降酶,不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治疗就是抗病毒。但不论是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还是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部分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失去信心,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只关心保肝降酶。只进行保肝降酶治疗或许能使部分患者病情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暂时缓解,但很少能最终治愈肝炎。因此,如果患者适合进行抗病毒治疗,就不要排斥,否则会失去治疗的时机。

  误区三:不信医院,却信广告。

  由于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疗效有限,医疗界对乙肝的治疗也存在不同观点,造成部分患者因此转向其他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而目前医药广告管理混乱,有些广告夸大其词,导致部分求医心切的患者上当受骗。

  误区四:多余担心,排斥药物。

  每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反应。对于同样的药物,不同患者的感受和反应有时差别相当大。有的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产生耐药,甚至出现死亡,导致一些患者不加分析地盲目排斥核苷(酸)类似物,无论医生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实际上,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以及核苷(酸)类似物应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甚至死亡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误区五:病毒携带,过度治疗。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相当比例的病毒标志物检测为阳性,但是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始终正常。这一部分患者,有的因为不了解情况,盲目追求“转阴”,结果是花了钱、受了罪,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严格地说,这部分患者应该接受治疗,因为毕竟体内有病毒,而且相当一部分病毒携带患者肝脏活检可以见到程度不同的肝脏炎症病变,也不能完全排除转氨酶一直正常却有向肝硬化、肝细胞癌发展的可能。认为这部分患者不需要治疗的观点是不对的。问题是这部分患者对于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应答都非常差,所以,有时医生不得已而为之,会劝告患者多观察,定期检查,暂时不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

  误区六:担心突变,不敢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关于核苷(酸)类似物用药过程中出现耐药的原因,部分临床医师和患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引起病毒的基因变异,从而导致耐药。

  从国外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过程中出现的耐药,不是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诱导的结果,而是药物选择的一种结局。每一个患者血清中的病毒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应用一种药物,无论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如何,都不可能对所有病毒有一样的效果。因此,用药一段时间以后,药物敏感的病毒在病毒群中所占的比率就会逐渐下降,反之,不敏感的病毒在病毒群中所占的比率则会逐渐上升。

  所以,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病毒基因突变本来就是存在的,因为发生基因突变的病毒的复制能力低于没有突变的病毒,因此,突变的病毒在整个病毒群中占有少数的地位,用药以后,由于不同病毒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了突变病毒的相对比例发生显著变化,成为优势种群,这样就容易检测到。

  临床医师对于病毒基因变异和耐药的产生的深刻认识,有助于解除患者的疑虑。有些患者因为对于是否出现变异和耐药十分担心,以至于排斥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这一主要的抗肝炎病毒药物,从而使部分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这是不应该的。

  误区之七:心理负担,不可终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性肝病,并导致一部分患者死亡。大量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相关因素。但是,慢性肝炎患者罹患肝细胞癌只是少数,这对于患者个人来说就是几率的问题。

  从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细胞癌,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导致的最终结果,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对于发展为肝细胞癌的可能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乙型肝炎与肝细胞癌之间的相关性,又要看到这样的比例不是很高的事实。我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些措施,同时也是预防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措施。

  误区之八:迷信新药,忽视治疗。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最终解决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唯一的正确途径。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肝炎患者对于新技术和新疗法的渴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有广大患者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有部分患者,整天醉心于寻找新型的药物、新型的治疗方法,对目前临床已经证明有效的治疗措施却相对忽视。个别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的进展了如指掌,对于即将上市的一些治疗药物特别关心,但是目前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并证明有效的药物却一概不用,因而耽误病情。

  误区之九:盲目忌口,营养缺乏。

  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要忌口、究竟怎样忌口,这也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有的患者由于不适当的忌口,造成营养不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显著影响,从而造成患者抵抗力低下,不利于肝炎的康复。

  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忌口情况也不相同,最好能听从医生的指导。

  误区之十:不顾病情,盲目追求转阴。

  很多人认为乙肝转阴就是疾病治好了,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没有必要盲目追求转阴,抗病毒才最重要。实现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就像赢得“金牌”,其实能赢得“银牌”也很好。对e抗原阳性患者来说,“银牌”就是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能大大降低患者日后患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有不少乙肝患者认为得了乙肝就好不了,治疗的话要终身用药。其实合理的治疗方案应是“有限疗程”,即治疗一段时间可停药,且病情不反复。以e抗原阳性患者为例,“有限疗程”的条件是病毒DNA呈阴性,且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此后再坚持治疗1年左右就有希望停药。

  由此可见,乙肝治疗不能盲目的追求转阴,而且也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得了乙肝并不代表着就要进行终身治疗,实际上有许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可以停药,所以对于乙肝要有正确的看法。

  【治病解惑】

  问:我体检发现自己得的是小三阳(以前从未得过肝炎),检查DNA的结果是2.78×103,医生说具有传染性,而我自己没有任何症状,请问需要药物治疗吗?

  答:你现在DNA结果是阳性的,乙肝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如果转按酶是正常值的2倍以上,适合抗病毒治疗。但是需要进行一些检查,以确定治疗方案。

  问:患有乙肝的女性,可以生育吗?会传染给孩子吗?

  答:患有乙肝的女性可以生育,但是需要根据患者肝功能和乙肝DNA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果肝功能正常,乙肝DNA阴性,患者是可以怀孕的,怀孕时病毒不会通过胎盘传染给孩子,孩子出生后在12小时内采取阻断疗法,主要是乙型肝炎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问:我是乙肝小三阳患者,十几年来身体一直很好,饮食也正常,因为还年轻,所以想问问需不需要服用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平时应注意哪些保健措施?

  答:你应该先做一下乙肝DNA和肝功能的检查,如果都正常,就需要密切观察。当转氨酶不正常(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乙肝DNA阳性的时候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平时应该注意定期随访。另外,保肝护肝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心态良好。中医认为“怒则伤肝”,情绪起伏过大,很容易影响到肝。不良情绪如长期存在,会引起肝络失畅,肝阴受损,出现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口干口苦、难寐等症状。2.平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药补不如食补,养肝也是如此。强化肠胃功能,肝才可以得到充分营养。人卧则血归于肝,足够的睡眠,肝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复。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肝病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适当运动。

  问:我是乙肝小三阳,需要与家人隔离吗?

  答:小三阳患者如何与家庭成员及亲属相处,一直是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小三阳患者是否要隔离,如何隔离,关键取决于患者的传染性强弱。小三阳患者中,有50%~60%的HBV-DNA已转阴,其传染性也就减弱甚至已经没有。如果HBV-DNA仍然是阳性,也就是血液及其体液中仍存在乙肝病毒复制,表明仍具有传染性,需要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注射乙肝疫苗。如果你的家人没有乙肝抗体,最好注射乙肝疫苗。

  【编后】

  虽然乙肝疫苗的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免疫预防接种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条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对于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仍然可以见到一些年龄很小的患者。我们再次呼吁,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的科普知识宣传,普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目前的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非常肯定,因此,我们应该从免疫预防着手,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指导专家:武汉肝病研究所副所长、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专科主任 朱清静

  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 魏国

  整理:西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