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解胸闷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胸闷,咳嗽,黄痰,胸痛
  • 发布时间:2014-08-31 10:32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

  若胸闷的发作常在活动、爬楼梯、用力排便时加重,同时伴压迫感、胸痛、喘、恶心、呕吐、心悸、冒冷汗,休息后症状缓解,多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

  若胸闷的同时亦有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黄痰、胸痛、发烧、喘等,则多属于呼吸系统问题。

  若胸闷常在饭后发作,有时还会有烧灼感、吐酸水、上腹部闷胀痛感,在肠胃病症处理后,胸闷也多会跟著缓解。

  若胸部曾受到外伤碰撞,或不慎吞服异物,可能导致气胸,甚而食道破裂,须立即处理。

  然而,另有一类人,做遍各种检查都正常,但胸闷却是反复不断,常在紧张或压力下加重,虽曾服用一些所谓镇定剂,但效果却都不太明显。中医将这种情况称为“肝气郁结”。

  中医理论的“肝脏”与西医在定义上是不同的,中医肝的功能包含了控制情绪、调畅气机、促进消化吸收、滋养筋膜、储存血液等,紧张易怒的情绪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气机无法正常分布,导致胸闷、打嗝、腹胀气、头晕等症状。

  中医将胸闷分为以下7型,可用疏肝理气中药辨证施治。

  心血淤阻型

  症状: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给以活血汤。组成:丹参30克,瓜蒌20克,赤芍、当归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水蛭、香附、枳壳各12克,乳香、肉桂、没药各10克,三七、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还可选择逐淤丸、心脑宁口服。

  痰浊闭阻型

  症状: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给以化痰通络汤。组成:丹参30克,瓜蒌20克,陈皮、天竺黄、前胡、枇杷叶、半夏、浙贝、黄芩、柴胡、香附、红花、茯苓各12克,黄连、胆南星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还可选择蛇胆丸、猴枣散口服。

  气滞心胸型

  症状:心胸懑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致不遂诱发加重。苔薄,脉搏细弦。

  治法: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给以调气汤。组成:丹参30克,莱菔子20克,枳壳、苏梗、川楝子、元胡各15克,柴胡、郁金、香附、佛手、桃仁、红花、川芎各12克,木香10克,甘草、细辛各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还可选择舒肝丸、沉香丸口服。

  寒凝心脉型

  症状: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给以温阳汤。组成:丹参30克,赤石脂、白术、当归、茯苓各15克,附子、人参、干姜、蜀椒、姜黄、地龙各12克,肉桂、炙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还可选择桂附丸、通脉丸口服。

  心肾阴虚型

  症状: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见细涩。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给以滋阴安神汤。组成:熟地30克,丹参、桑葚各20克,黄精、灵芝、当归、芍药、首乌各15克,元参、沙参、麦冬、丹皮、玉竹各12克,莲子心、天麻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还可选择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心肾阳虚型

  症状: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给以参附汤。组成:人参20克,熟附子15克,干姜、毛姜、小茴香、桃仁、红花、水蛭、补骨脂、吴茱萸、川楝子、元胡各12克,炙甘草10克,细辛6克,麝香1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还可选择参麦丸、壮元丸口服。

  气阴两虚型

  症状:胸闷隐痛,时作时止,遇劳则甚。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给以滋阴益气汤。组成:枣仁、丹参各30克,五味子、合欢花、白术、茯苓、当归、黄精各15克,人参、麦冬、远志、柏子仁、玉竹、赤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黄连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还可选择生脉丸、滋心阴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曹元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