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黄』清热,功效各异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黄连,黄芩,黄柏,大黄
  • 发布时间:2014-08-31 10:33

  中药治病,物以类聚,有章可循。比如清热解毒类中药,往往“姓黄”,看似一家人,也有相似之处,但要注意,它们作用部位不同,功效亦有不同,应注意区别。

  黄芩:清上焦之火

  黄芩是呼吸科常用中药,针对肺热咳嗽,咳喘患者,西医病名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而上焦意指从咽喉至胸膈部分。中医认为,这个部分的功能是敷布水谷精气至全身,以温养肌肤,骨节,通调腠理。黄芩苦寒,有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腹泻,故肝肾虚及血虚者不宜用黄芩治病。

  黄连:清中焦之火

  中焦指上腹部分,西医指膈以下脐以上部位,黄连清热解毒功效,尤其适合中焦之火,临床有发烧、呕吐、泻痢等症患者,都用以黄连为君药方剂,湿热引起的呕吐、腹泻,常搭配黄芩、大黄、半夏等药;心火亢盛引起的高热、口渴、烦躁,则可搭配栀子、连翘等清热解毒。

  黄柏:治下焦湿热

  下焦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部分,有泌尿、排泄系统,一旦出现泻痢,黄带(凡阴道流出黄色或脓性分泌物,常伴阴痒者,称为“黄带”,相当于西医的阴道炎症),热协等下焦湿热疾病,黄柏常常有效。但每种药要搭配其他药物才能治病,不可单用。唐代医书《外台秘要》经典名方“黄连解毒汤”就用黄连、黄芩、黄柏加栀子,四味药配合,能清三焦之火,是清热解毒经典方。

  大黄:猛攻热淤毒

  大黄以泻药著称,泻病者吃大黄,腹泻不止,但热性便秘者,服大黄则药到病除。大黄用途广泛,从热结便秘,血虚吐血,到上火目赤,牙龈咽喉肿痛均离不开它,广泛应用的三黄片,即以大黄为君药之清热药,但年老者上火常为虚火,吃三黄片就适得其反。

  牛黄:救高热神昏

  牛黄解毒片不止擅长清热解毒,还能息风止痉,化痰开窍,使用得当,可抢救高热昏厥患者,著名的急救中药——安宫牛黄丸就是高热神昏等危重症的救命药。牛黄还是治疗咽喉肿痛、溃烂、口舌生疮的经典药。

  值得一提的是,五黄虽然“各行其道”,但有一味清热中成药却兼容并包,集五黄于一身,那就是——牛黄上清丸。

  □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万慎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