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入人,不为溢辞——评崔树强《习书有法》

  • 来源:中国书画
  • 关键字:书法,崔树强
  • 发布时间:2014-09-25 08:01

  崔树强教授的新著《习书有法》,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与作者以往的研究性书学理论著作不同,这本书专门讲解中国书法的学习方法。但是,与市面上一般流行的书法读物不同,作者没有作连篇累牍的技法图解,更没有作拖沓冗长的文献考证,而是紧紧抓住书法学习者普遍遇到的最基本的问题,作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层层剥笋的解说,既有学理演绎,又有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因而具有更广泛的读者群。

  崔教授有着多年的书法教学经验,他深知书法学习者的困扰常常来自于观念和方法上的混乱。因此,在该书中他不仅注重书法基本技法、学习方法的阐释,更以优美的文笔,将书法基础理论、书法美学方面的相关问题,驾轻就熟地作了学理上的探讨与剖析,借此以阐明书法学习中应该遵循的共同规律。所以,此书不仅是初学者的渡河津梁,即便对于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书法学习者来说,也是颇值得细细品读的。

  崔树强教授讲授书法注重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指对于书写技法的体验,更是一种心灵体验、精神体验。他认为,“书法的练习,就是通过笔墨的技巧,达到精神活力的呈现”。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书法是最贴近中国人心灵的艺术。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需要修炼,人类的心灵世界的安顿需要慰藉,那么,书法练习对于中国人,既是人格训练的方便法门,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在国家对于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今天,对于喜欢书法而不得门径而入的朋友们来说,崔树强教授此书的出版,无疑正逢其时。

  通观全书,图文并茂,文采斐然。崔教授围绕书法学习者普遍遇到的最基本的八个问题展开讨论,即“本质原理”“笔法墨法”“章法布局”“学习步骤”“审美鉴赏”“字体书体”“创作观念”“书家修养”。在全书二十万字的篇幅里,崔教授希望能“进行层层剥笋的解说和推演,意在打通书法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关窍,进而试图进一步打通书法与人生之间的通道”。

  不难看出,作者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规训。那么,所谓的习书之法,不仅是书写技艺的训练,同时也是成就自我的有效途径。习书之法与成人之法,本是一体不二的关系,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练字如炼人、习书即修心之意。学习书法,不仅是通过书写技巧的训练来美化笔迹,更是借此修身、借此修心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难看出,崔教授此书看似专谈习书之“法”,实则寄寓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对于“法”背后之“道”的关怀。法之所在,即道之所在。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传道、授业、解惑”兼顾的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

  从写作体例上来看,本书尤为值得关注的,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技法讲解与理论阐释的融通。

  与一般的专讲书法入门技法、注重书写技巧的书学著作不同的是,此书着眼点虽然在一“法”字,但作者在阐释的过程中却既注重技法,又不唯技法。作者在技道并重的前提下,尤其注重对于学书之理的阐释。换句话说,该书是理法并重的。所谓习书之“法”,本无定法,只是人们对于书写之“理”,也就是书写规律的总结。前人对于学书之理的论述甚多,为书法初学者计,作者不能不事先对前人的相关论述做一梳理。而面对汗牛充栋的历代书论,从何着手是一个问题,如何避免成为书法文献资料的堆砌罗列又是一个问题。

  崔树强教授此书紧扣书法学习中最为基本的问题,从八个方面对历代书论作了梳理,条分缕析,由博返约,要言不繁,以书法学习实践的基本规律和前人相关书论相印证,实现了技法讲解和理论阐释的融通。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在理解“法”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对“法因理生”之书“理”有初步的、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可激发进一步探索、学习书法理论的兴趣。

  二、书学理论的通俗化阐释。

  写书法入门读物,不仅要考虑写什么,更要考虑怎么写的问题,其目的是有益学者,要在入人。如果仅仅讲授一些技法常识,只是简单地重复出版,学术价值不大。如果同时兼顾学理性的书论知识,那么,如何进行通俗、有效地阐释,又是一个问题。

  此书的一大亮点,即在于作者能以驾轻就熟的优美笔调,把传统书学理论的相关内容,融合到对于书法技法的介绍之中,不仅讲明、讲透了技法,更能拈出前人对于法的理性思考。对于很多学者来说,写普及性的学术读物要比写大部头、高深的纯学术著作难,一是对内容的取舍,二是如何通俗易懂地表述。崔教授的这部著作,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写作方法、写作风格,在当代同类著作中,亦堪称典范。对于书法理论初学者来说,此书的表述方式,值得细细琢磨。

  崔树强教授在该书的“前言”中,曾引述了叶圣陶评朱自清《经典常谈》的一段话,并作为该书的写作基本指针:“假如把准备接触这些文化遗产的人比作参观岩洞的游客,他就是给他们当个向导,先在洞外讲说一番,让他们心中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在“后记”中,他又提到该书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既有理论,又有技法,理论不是空洞的理论,技法要有学理的说明”。对于上述预期,崔教授的这本著作无疑完全做到了。那么,就让我们随着向导的讲说,开始畅游这迷人的书法之旅吧。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书法专业博士生)

  责任编辑:刘光

  张铁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