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玉:带你到美国读大学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李嘉玉,美国,大学
  • 发布时间:2014-09-25 15:47

  帮助他们更顺利地获得精英教育的机会,是我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Introduction

  李嘉玉

  留美访问学者,美籍华人,现为谷天田教育集团和美国大学网创始人、董事长。

  李嘉玉的人生似乎是个后现代的拼贴作品:前一段是从中国到美国的这一路,他是恢复高考后考入名校的神童,留校任教,被航天部公派出国,访问学者,直到科学家,头顶上的光环个个光彩夺目;后一段是从美国重返中国,从纽约职场的成功商人,直落为创办赴美留学教育咨询机构的“人口贩子”,在旁人眼中或许不济,他却不改其乐,自认是衣食足而知荣辱。

  他的目标是改变青年,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将他们推进世界顶级精英教育中。“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引领社会不断前进的人。”

  生于1960年代的李嘉玉,也在这条路上躬身前行。

  当科学家懂得科学……

  1989年,航天部公派李嘉玉赴美,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做访问学者。这是他意气风发的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巅峰。

  1978年,16岁的李嘉玉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本科接着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他的专业是卫星、航天飞机等飞行器研究。出国之前,他刚刚建立了航天飞机上机器人机械臂的动力模型。“当时我真觉得自己是好了不起的科学家。”

  到了美国,李嘉玉继续从事机器人研究,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完成工作后,他转入纽约大学做访问教授,设计低速电机在机器人关节上的应用。

  从中国到美国、顶级大学、航天、机器人……这些标签,似乎足够表明李嘉玉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而已达“科学家”的段位。

  可恰恰在此刻,实验室里的李嘉玉,才突然顿悟了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就是你要对一个现象,或一个实验,或一个观察进行长期所谓的批判性思维。科学是动作,是过程,是随着你的批判性思维不断地提升。真理就在那一点上,但是你是永远找不到的,你永远有误差,所以你永远要追求,这就是科学。”

  明白了这一点,李嘉玉感到空前的沮丧。做了多年顶级科学研究,却才懂得什么是科学,李嘉玉觉得是莫大的讽刺。“西方人会对现象进行不断思考,然后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而我们往往只看到现象,没有对实验或者观察的东西进行长期思考的过程,直接就蹦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产生不了科学,只能模仿,没有创造性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掌握他们的思想,只是看到他们的文化,盲目地跟着他们的文化走,那我们永远都落在后面。文化是表现出来的东西,而思想是驱动文化产生的东西。”

  实验室的这个“核聚变”,对李嘉玉的人生是一次彻底的颠覆。他离开了纽约大学和学术界,投身商海。

  促使他经商的是一件故乡事。黑龙江省外贸公司卖给纽约一个犹太商人8万美元的鱼子酱,对方收货后却拒绝付款,外贸公司找到李嘉玉,请他帮忙讨这笔钱。李嘉玉找到犹太商人,对方说外贸文书有问题:订单上写的是“松花江鱼子酱”,但送货单上写的是“黑龙江鱼子酱”。按照贸易法,如果送的货和订的货不一致,对方可以拒付。“这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中国很多进出口公司跟国外做生意,我作为科学研究人员,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李嘉玉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设计了一套计算机系统,给进出口公司做公司的运行管理。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解决进出口的实际问题,一个20多人的企业,一年可以做成几亿美元的生意,管理效率非常高。时至今日,纽约有几百家进出口企业都在使用这套软件系统。

  李嘉玉从教授变成了成功的商人。他的公司开在了帝国大厦67层,站在窗口就能远眺自由女神像。但在帝国大厦几年,李嘉玉都没有上过大厦顶层的观光区。“没有心情去看风景,只要睁开眼睛就要工作。我从来没有休过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春节,那几年没有节假日,经常干到半夜再开车回家。”

  1997年,李嘉玉的母亲中风。“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小时候我们家很穷,我的父亲是工人,母亲为了让三个孩子吃饱穿暖,养过鸡、鸭、羊、猪。我是家里的长子,家里一切开支都由我来支付,最大的愿望是让母亲生活得幸福。当我已经有钱、事业有成的时候,母亲却突然重病,让我失去了做生意的动力。”

  李嘉玉开始放下公司事务,寻找自己的人生。“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不应该仅仅是满足于经济上的成功。我和我们这代人都有相同的经历,我们在起初都是太在意经济上的成功,完全在追逐这个。当你拥有了金钱之后,你发现你的人生是空的,是没有价值的。说难听点儿,跟动物没有区别。”

  精英就是为人民服务

  李嘉玉离开步伐匆促的纽约,隐居在新泽西乡间,从科学思考到哲学。2003年开始,他着手把自己的感悟付诸笔端。

  “我们这一代留学生,虽然是中产阶级,可大多数实际上就是美国社会的农民工。我虽然是大学的学者,但本质上也是一样,不过就是因为美国人算术不好,我们去填补了那么一项工作而已。美国人把这种活儿交给中国人、印度人做,然后自己学思想文化,做精英。我们没有办法成为那个社会的领导者。”

  李嘉玉觉得,中国的农耕文明告诫人们,一技傍身就可以养活自己,但学知识而不去学文化,是做不了社会的精英的。“不是以精英的眼界想着去把纽约建得更好,思考如何让少数族裔受到更好的教育,而是一门心思想着发财,只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华人在美国是边缘,不是因为别人排斥你,而是你跟不上别人。”

  随着思考的深入,李嘉玉发现,让中国人拥有精英意识,先得有精英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汉语词汇只有8万个,英语有200万个词汇!200万个对8万个,我们的认知能力怎么跟人家比?西方经过批判性思维,把世界定义得越来越精准,而我们还朦朦胧胧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

  思考至此,李嘉玉逐渐清晰了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摸索与以往不同的英语教学方式,把西方的思维方式带给中国年轻一代,帮助他们以此申请到最好的美国大学,为中国未来塑造有世界视角的精英。

  李嘉玉的儿子曾就读于美国顶尖私立高中Collegiate School,李嘉玉观察到,从高中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你怎样能改变你的学校,你怎样能改变你的社区,你怎样能改变世界,让它们更好。精英教育的核心就是你对社会有贡献。后来孩子顺利考入了哈佛大学,与《非诚勿扰》中大名鼎鼎的要“为人民服务”的裔男嘉宾安田是好友,“在哈佛大学的精英教育中,为人民服务是理所当然的。”

  他甚至觉得,自己从儿子身上学到了很多:“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美国教育的成功。他在华尔街工作期间,基本上是6点钟就要离开家,晚上11点才到家。即使那么紧张的工作,他周末都要去辅导一些黑人孩子学习。去年为了给一个非营利组织募捐,他还参加了纽约的马拉松比赛。他的行为让我骄傲。”

  2005年,李嘉玉回到阔别多年的中国,创建美国大学网和谷天田教育集团,从事英语培训和出国留学咨询服务。

  《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据调查,在中国自费出国留学市场中,前往美英澳加这4个国家的人数占了中国留学生总数的75%以上,美国独占鳌头。中国留美学生也占到了美国全国国际生人数的25.4%,远远超过第二名印度的13.1%。留学考试培训大约有300亿元人民币/年的市场规模;此外,学生支付给留学中介的服务费用约在50亿元人民币以上。粗略地看,中国每年的留学消费市场规模至少在2500亿元人民币以上,是世界第一留学消费大国。报告还显示,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在多年增速之后,将进入一个稳健增长期,低龄化仍将是未来留学的主要趋势。

  对行业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甚至是一场盛筵。但端坐席间的李嘉玉,吃法与众不同。

  美国大学网的办公室在北京中关村一栋现代化的写字楼里。窗外是因为雾霾而隐隐绰绰的繁华城市,玻璃上倒影着李嘉玉稍有落寞的身影。

  “我们在业内,算是比较被人瞧不起的一伙人。”李嘉玉自嘲,“业内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比较偏执,写了好多书,花精力在科研上--我们有十来个人在做科研开发的工作。他们也都知道,这个人的盈利能力比他们差很多。”

  在有新东方等巨鳄的出国及外语培训领域,李嘉玉的美国大学网所占份额确实不多。企业的盈利除了维持运营,基本都耗费在科研开发上。

  李嘉玉的兴趣点是如何让中国孩子用英语思考问题。哈佛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有理论认为,人脑中有语言机器,置身于什么环境,就能置换成什么语言。李嘉玉希望能给中国人在汉语机器之外再造一个英语机器。他认为,自己幼年即赴美的儿子,就是可以拥有两套语言机器的典型。

  与任何机构不同,美国大学网不仅仅引进美国教育理念和方法,还创造性地开发了学习英语的教育技术和理论。

  李嘉玉的英语教学理念是:掌握英语思维,提高科学思辨思维能力,使用英语学习英语。在上述理论指导之下,针对中国学生没有完成美国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训练,美国大学网将英文的阅读和写作技术全面糅合在辅导过程中,开发了AT学习系统和iBT学习系统,开设了iBT、SAT、AP系列课程。在教学手段上,美国大学网提倡闭环教育:应用现代IT技术,设计一套完整的英语闭环教学,实时反馈学生学习进步和调整学习年内容。

  用这套独门秘笈,李嘉玉在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做了整整两年半的实验,成果令他十分满意。而在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这套理论不仅被该校师生用于学习英语,更被应用于语文和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李嘉玉开始在全国布道,推进他的理念实施。

  “孩子留学是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仅要花费百万人民币和四年的时间,更重要是这个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根据媒体的调查,中国留学生有30%学习工商管理,近50%去理工科,很少有人学习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崇尚精英教育的李嘉玉认为,美国教育的精华恰恰是文理教育,这些学科旨在塑造精英人才,培养人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英本身是高层次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超我的实现,然而我们的家长不理解这一点,所以孩子即使进了哈佛、耶鲁,还是以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未来为导向。”

  回国“布道”几年,李嘉玉对自己工作的意义逐渐清晰,他认为在清末民初第一代留学生和自己这批“农民工”留学生之后,在逐渐富裕强大的中国,90后留学生也会有大量的人继续在美国社会做着普通的工作,但是会有少部分人,真正掌握西方思想文化的人,成为真正的大师,带来中国乃至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90后留学,在国外学习政治、历史、法律等人文科学,接下来他们将成为中国全方位改革、软实力提升、中国政治文化崛起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对中国社会贡献最大的精英。帮助他们更顺利地获得精英教育的机会,是我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据统计,自2007年到2013年,美国大学网申请成功率达100%,TOP50成功率95%(根据该年US News综合大学及文理学院排名),录取总数量达2025份,奖学金总额达937万美元。

  不成功的商人与责任企业家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天之骄子”,李嘉玉的同学们很多都在中国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科学研究机构的所长、书记比比皆是。对李嘉玉放弃高大上的美国大学科研教职、一头扎进英语教育和出国培训,大家有着不能言传的鄙夷:“你怎么做‘人口贩子’了?”

  在美国文化里浸淫多年,李嘉玉对工作的高低贵贱心态平和:“唯利是图赚钱的人是商人;改变人们生活品质,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这样的人是企业家。” 李嘉玉自认是后一类人,对同行中的前一类,他批评多多。“用汉语教孩子英语考试技能,那简直是缺德!我就不懂,为什么俞敏洪他们会被大家像英雄一样膜拜?他手上拥有很大的经济力量,如果肩负起他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完全可以做得更成功,有更大的历史价值,绝对要比我们这个小小的美国大学网对社会贡献更大。但遗憾的是,在这个领域里边,大家只看到金钱,没有看到责任和所能起到的社会价值。”

  李嘉玉的一个年轻表妹记得,回国后亲友第一次吃饭,原本吃吃喝喝言不及义的聚会,李嘉玉就因为一些“形而上”的理论问题和亲友争论起来。“和他聊天,会不知不觉严肃起来。他是一个老愤青,在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在追求更富有成为中产阶级的时候,他心心念念的还是‘理想’二字。我觉得他挺像李开复的。”

  虽然年届半百,足以被划分为“愤怒中年”,但李嘉玉还是很乐意以“愤青”自居:永远在思考,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在批评,总是人群中特立独行又有些尴尬的存在。

  还是1989年。在飞往大洋彼岸的班机上,除了些许期待,一丝丝紧张,李嘉玉还揣着4800元美金--这是作为公派学者的补助。

  “我忘不了那4800块。我必须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作为回报。”

  文|《小康•财智》记者 陈亦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