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科技:迈向民企电站运营龙头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爱康科技,民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5 16:11
有券商进行调研表示,爱康科技在建、筹建的电站预计大部分将于年底或明年初并网,年底并网电站规模有望达400-500MW,今明两年业绩将呈爆发式增长。
截至9月3日收盘,在沪深两市三季报业绩预喜的公司中,爱康科技7月份以来累计上涨59.15%。公司中报显示,爱康科技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0.16%,预计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实现同比增长1297%。如此高业绩使得资本市场对其也是刮目相看。
探究企业
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江苏爱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光伏电力投资、运营、总包及光伏配件一站式供应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8月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
今年年初,公司发布公告计划今年目标控制、运营光伏电站规模不低于500MW、2015年不低于1GW。而截至8月末,公司累计控制的并网电站规模176.33MW,在建、筹建的电站规模超过430MW,合计规模超过600MW,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上半年,公司电站运营业务实现电力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16.72%,贡献毛利超过6500万元,是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大幅增长的最主要来源。
有券商进行调研表示,爱康科技在建、筹建的电站预计大部分将于年底或明年初并网,年底并网电站规模有望达400-500MW,今明两年业绩将呈爆发式增长。今明两年是公司自建和收购光伏电站并网的高峰期,新增的电站并网后将陆续开始贡献收入和业绩。较保守预计,公司今明两年电力销售收入将分别超过2.5亿元、5.5亿元,贡献毛利将分别超过1.65亿元、3.57亿元。
布局分布式电站,获得中长期业绩增长
目前,光伏电站发电仍处于成长阶段,2013年国内光伏发电占比仅0.33%,与德国和意大利5%~6%的水平相比仍非常低,随着新一届政府对新能源的重视和平价上网的实现,有报告显示,国内具备每年新增20GW以上的潜力,主要增量将来自分布式电站。
记者了解到,目前,爱康科技是A股中唯一一家同时深入布局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标的,兼顾了近期和中长期效益。
目前公司地面电站模式成熟,收益确定,运营的效益很好。公司81%的并网和在建项目来自地面电站,构成中短期高速增长的重要基础,有效规避了分布式收益率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市场潜力在分布式。公司布局分布式电站,在张家港、江阴、无锡首创性、低成本地走通了电力公司代收电费模式,只增加了少量运行费用,克服了分布式电费结算与收取的难题。
同时,通过融资租赁等模式,解决了银行贷款短期对分布式谨慎的难题。因此,未来几年分布式运营将接力地面电站,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
资产负债率较高,定增将增强融资能力
由于光伏电站资产较重,公司在光伏电站开发上节奏较快,因此资金需求较大。公司通过国开行、商业银行、融资租赁等多种渠道融资,导致资产负债率达到74%。6月底有息负债30.5亿元;相应的,上半年财务费用达到7132万元。
7月10日公司公告9.7亿元非公开增发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增发完成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由74%下降至63%,对改善公司的后续融资能力大有帮助。
由于现有电价下光伏电站收益较高,项目IRR(内部收益率)在10%以上;同时上网电价未来有可能会下调,因此公司的思路是竭尽全力迅速增加电站规模,以锁定较高的电价和收益率;将融资成本对业绩的短期影响视为次要矛盾。
熟练应用金融工具
公司对金融工具的应用领先,契合电站金融属性本质。光伏电站运营类似于十几年前的房地产行业,处于爆发前夜,依托较高投资回报率和收益明确的特点,具备证券化的基础,未来金融属性将越来越强。
公司管理层是银行背景出身,较早抓住了电站金融属性的特点,与福能租赁及金茂租赁开展售后回租,开启国内类资产证券化先河,与顺风光电和联合光伏是国内运营商中对金融工具应用较领先的公司。民企的体制灵活,执行力强,先发优势明显。国企在地面电站和银行贷款获取上具有天然优势,缺点是决策效率较低,影响了项目拓展的速度。分布式项目较为分散,模式更复杂,考验企业融资能力(在银行贷款未彻底放开前),更适合体制灵活和融资能力强的民企参与。
目前分布式推广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并非无法解决,而多数企业处于观望,公司和林洋电子等少数企业大胆介入,积极摸索并完善商业模式,圈定优质项目资源,在市场爆发后将占据主动地位。
券商评价
国泰君安:上调目标价至22元,增持评级。
公司已明晰且有望在年底并网的电站权益容量492MW,定增通过消除了资金紧张这个最大不确定因素,2014年完成500MW目标的确定性已非常高。现有1.1GW项目储备和二次杠杆能支撑公司冲击600MW甚至更高的目标,全年目标或超额完成。公司管理层目标明确,执行力强,对电站金融属性理解深入,进一步增强我们对公司在电站领域持续扩张、借用金融工具实现快速发展的信心。上调目标价至22元,维持2014-2016年EPS预测0.50、1.26和1.76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站建设和并网进度低预期;电站发电数据低预期。
长江证券:电站运营龙头确立,先行优势与模式创新推动电站规模扩张,强调推荐评级。
自2013年转型电站运营以来,公司以自建和收购的模式实现电站规模的快速扩张,并利用地面电站开发经验及地方区域优势,快速切入分布式。较强的执行能力带来的电站规模扩张使得公司运营龙头地位确立,先行优势与模式创新支撑公司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电站规模将持续超预期增长,预计2014、2015年EPS分别为0.45、1.03元,对应PE为42、18倍,维持推荐评级。
海通证券: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这解决了公司瓶颈问题。公司公告的项目资源储备已达到1201.33MW,随着资金问题的解决,至2015年光伏电站运营规模不低于1GW目标的达成是大概率事件。
预计2014年和2015年公司EPS分别为0.44元和1.04元。基于行业前景看好、资金问题解决以及管理层优秀的执行创新能力,我们给以6-12个月目标价25元,对应2015年的PE估值约为2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后续需要关注跟踪行业政策利好的推出,公司定增资金是否到位,电站资源的进一步获取,电站建设、并网及发电量。
高管访谈
记者:爱康科技不是一家历史很悠久的企业,2006年成立的。为什么这几年发展这么迅速?
邹承慧(董事长):我们是从零起步的,没有资源,没有背景,只有13名员工,几间破房子。当初的爱康,无疑是个“小不点”,但爱康的发展走的不是一条常规之路,独特之处就是将产业与金融结合了起来。
在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时,我们果断引入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的风险投资发展企业;2009年,再次募集资金2亿多元。凭借此举,不仅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还抢得了先机,加快了发展,把同行甩下一大截。
2011年8月15日,集团子公司爱康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后企业知名度大大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从而呈现出一种裂变式的发展态势。2012年,我们的销售额突破30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4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也是产销两旺,预计全年销售将超过75亿元。
记者:高科技企业,人才最重要,您是如何打造公司队伍的呢?
邹承慧:爱康集团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拥有人才,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爱康的人才队伍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还有来自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的人才,凡有真才实学的,在爱康都有用武之地,都能得到重用,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2008年,爱康集团成立了太阳能研发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太阳能行业大师为顾问,并与国家级实验室共建研发平台,与知名院校共建产学研基地。2012年,爱康集团注资2亿元,专门成立爱康研究院。目前,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获得专利200多项,为爱康集团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截至2013年底,已有多项研发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新产品的导入凸显了爱康集团的产品组合优势,其生产能力、产品精度和质量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既丰富了经济增长结构,又赢得了太阳能行业国际市场前50强企业的广泛认同。
记者:光伏行业现在是多事之秋,很多人认为现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怎么应对这种市场的变化?
邹承慧:市场风云变幻莫测。2011年下半年,光伏行业的形势突然急转直下,跌入低谷,2012年更是全行业遭遇的最为严酷的寒冬,行业内的一批大型企业破产重组,几乎所有企业都出现了亏损。当时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我觉得建太阳能电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爱康集团2011年收购了青海一家公司,随后开始大规模持有光伏电站。
未来两年,以自建和收购的形式,爱康集团电站持有规模将不低于1GW。预计全面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8亿度,年经济增加价值20亿元,年创造税收3.6亿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亿吨,相当于节约72万吨标准煤,减少粉尘50万吨。
2013年下半年,爱康集团募集资金10亿元,建设用于江苏苏州、无锡和江西赣州的80MW分布式电站项目,这是全国第一单以分布式电站为募投项目的资本市场融资。今年下半年,爱康集团还将投入40亿元,完成500MW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并于年底并网发电,为“十二五”末建成不低于1000MW光伏电站打下基础。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爱康集团明年的销售收入将会达到85亿元。
记者手记
短短7年,爱康科技从一个仅有13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4000余名员工的世界500强企业,太阳能电池板专用边框等产品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占全球17%的市场份额,销量全球第一。爱康科技之所以发展如此快,或许与公司管理层是银行背景出身关系很大。公司高管善于运用金融市场为企业发展助力,在企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时间点,都是金融市场给了公司发展的动力。公司是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很好范例。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