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人面试的职场感悟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面试,职场,感悟
  • 发布时间:2014-10-22 13:47

  面试不仅是一个部门挑选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还是应试者的知识、能力、经验等素质表露的最好时机,因此自古至今,不论主考方还是应试方都对面试非常重视。而一些古人的面试遭遇,不但印证了面试能影响一个人命运走向的重要作用,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感悟。

  最主动的面试是姜子牙的创意。姜子牙大半生穷困潦倒,80多岁时老婆又和他离了婚。得知文王姬昌正在广揽人才的消息后,便不辞劳苦来到周的领地渭水之滨,主动向应试方靠拢。到渭水后,先是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上下了功夫,把“渭水河边有个钓鱼的穷老头能断人生死”宣传得家喻户晓。之后又玩起了行为艺术----用直钩钓鱼,上面不挂鱼饵,且离水面三尺高。这种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惊动了姬昌。在先后派出士兵和官员邀请被拒后,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满腹韬略、高瞻远瞩的高人。于是吃了三天素,然后带着厚礼,兴师动众地亲自前去诚心聘请,并当场委以重任。让面试方本末倒置,姜子牙算第一人。

  感悟: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同时,也要考察你所钟情的企业,为自己准备最合适的应聘方法,才能真正获得理想的职位。

  最坎坷的面试由孔子经历。博学好礼的孔子在20多岁时就有了远大的政治报复,此后在鲁国担任司寇多年,55岁时,得不到重用的他带着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同时也便于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可惜他宣传的“施仁政”等主张,在穷兵黩武的诸侯王们的眼中简直就是一堆破烂,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此,孔子先后到卫、曹、宋、郑、陈、楚等列国面试多次,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几次身陷绝境,差点丢了性命。

  感悟:就大多求职者而言,面试前的首要是摸清用人单位的需求,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根据市场增强技能才是王道。

  最尴尬的面试由孟浩然一手导演。《唐才子传》记载: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跟王维结为好友。一天,王维私邀他进入内署,正巧碰到唐玄宗驾临。遇到皇帝,本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面试良机,可惜孟浩然不知把握,竟惊慌地躲避到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汇报。玄宗命出见后,孟浩然本该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可惜他又晕头昏脑地选错了作品:“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句诗让唐玄宗龙心不悦:“你不想当官,反倒打一耙,说我不用你,真会诬陷人!”于是对他置之不理。一次最佳的面试机会就此错失。

  感悟:在预知可能遇到“一把手”的机会,宜早做打算,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更不能为了显示自己而胡说八道。

  最独特的面试落到了曾国藩的头上。一天,曾国藩在家读书,突然咸丰皇帝让他进宫见驾。穿戴整齐的曾国藩进宫后,被太监带到一个花园的亭子里静候。时值盛夏,曾国藩站着等了一下午,汗透衣襟,也没有见到皇帝。傍晚突然来了个太监,莫名其妙地把他打发回家了。一头雾水的曾国藩只好找到师傅,问是福是祸。师傅沉吟半晌问他:“亭子上的对联写得什么?”曾国藩说:因慌乱没顾上看。师傅听了马上催促他:“快找个太监,给几百两银子,让他给你抄出来,准没错!”于是曾国藩照办。第二天上朝,咸丰皇帝果然问曾国藩那亭子上的对联寓意如何。因准备充分,曾国藩对答如流,一时令皇上龙心大悦,当即放外省巡抚,赏双眼花翎----原来在亭子里静候时,皇上对他的面试就已经开始了。

  感悟: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不但要摸清东家的喜好,还要学会看领导的眉高眼低。有时候,面试是在暗中进行的。

  文 娄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