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Phone、Pad、TV端影视多屏自由看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TV端影视,Mini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6 10:05
2013年,网上火了一部神剧叫《万万没想到》,每集5分钟,笑点密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故事、情节、笑料、包袱一个都不少。其实我们给这一类剧一个定义叫“Mini剧”,是优酷出品团队在2013年初移动端刚要兴起之时,专为移动互联网打造的一个剧类。因为优酷出品团队很早就敏锐地看到Phone和Pad日益成为用户观看视频的最重要设备,视频用户更加年轻化、上网时间碎片化,用户的观看行为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用户收视习惯巨变
多屏收视需求爆发
回顾过去,10年前可能没有人能想象到我们现在可以用PC、Phone、Pad等多种终端看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影视内容,那个时候大家想要看影视内容,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去影院看电影,可以看的内容也非常有限。到5年前,大家可能已经很熟悉用PC端看更加丰富的影视内容了,有电视、电影的版权内容,也开始有很多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自制影视内容,但那时也没人能想象我们现在可以拿个Phone在路上就可以看各种海量的视频。
由于网络环境的进步和智能便携终端的普及,使得我们的视频体验越来越丰富,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在多个屏幕、地点和时段完成视频的观看。到2014年,大家可以看到网络视频的屏不仅仅是PC、Phone、Pad端,还有TV端,更有传统影院的大银幕。2014年,优酷与儒意影业、乐视影业三方联合出品的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作为首部互联网电影登陆了全国院线。
屏的快速发展,还有影视作品内容的极大丰富,为视频用户提供了非常多样的体验选择,而优酷土豆集团一直在多屏视频体验以及内容生产方面坚持探索、创新,不断地满足甚至促进、引导了用户们在不同的场景、环境下,产生的不同观看需求。
早在2010年,优酷就已经在研发无线客户端应用,布局移动端。2012年至2013年,优酷来自移动终端的流量增长幅度十分惊人——优酷移动端日视频播放量(vistview,缩写为VV)继2013年初超过1个亿后,6月就已突破2个亿,六个月增长率达100%。到2013年6月,通过各项视频用户数据研究,优酷土豆集团宣布视频行业进入“多屏时代”。
数据显示,多屏时代的用户使用习惯在时间、地点、内容上均出现巨大变化。在时间上,用户观看视频的高峰时段,从传统PC时代集中在晚间扩充至全天;在地点上,用户习惯在不同空间使用不同屏幕观看视频,在晚间时候更呈现多屏同时观看的联动行为;视频的观看场景也从PC时代集中在办公室、家里,扩充至室外、交通工具、休闲场所等多个空间,使用的设备则遍及PC、平板、手机和智能互联网;在内容上,用户在不同屏幕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和习惯,屏幕分工更加细化。总体来看,多屏时代使用户的碎片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观看时长得到充分增长,同时UGC内容的上传和分享也变得更加便捷和普及。
多屏合一 打造影视多屏自由观看体验
如今,“屏”作为互联网精髓的承载,从手机,平板,到PC乃至TV,从掌心到客厅,生活中已是无孔不入。
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元年,这一年,优酷土豆集团率先完成多屏合一的战略布局,针对产品的多屏体验进行了研发升级——不仅发布了优酷、土豆网以及拍客APP适用于多屏的全新版本,同时还发布了优酷全新“多屏化”的网站页面,并着力打造适合多屏的自制内容及营销策略,率先实现产品、内容和营销贯通的“多屏合一”,还在业内第一次彻底打通底层架构,实现了各个屏之间风格、内容及交互的一致性体验,使相同的内容可以满足多屏幕主流收视需求。
得益于上述“多屏战略”,2013年优酷移动端发展迅猛,日播放量从年初的1亿增长到年底的3亿,实现了200%的增长。据2014年一季度数据统计,优酷土豆移动端日播放量(VV)已达到4亿,移动流量已经超过PC端的流量。据艾瑞统计,在全球中文应用的表现上,优酷APP在月度使用时长上位居前三名,仅次于微信和QQ。到2014年6月,优酷APP已经连续第六个月位居全球中文应用Top3,优酷成为中国视频行业史上第一个多屏全流量突破6亿的品牌,其中移动端流量占比已超60%,移动已经成为视频行业的现在与未来。
不断完善多屏的产品体验,为用户提供多屏无缝流畅的观看体验,才可以覆盖最广泛的用户、最大范围地为用户提供视频服务。
除了移动端的发力,优酷土豆集团在2013年底还正式宣布智能电视战略,与长虹、海尔等智能电视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在广电领域,与同洲电子、数码视讯,牌照方华数集团结成战略伙伴。在机顶盒方面,华为、中兴九城等实力企业均独家内置优酷TVAPP。目前,优酷TVAPP在安卓系统上下载量排名第一,超过600万。
用户收视习惯改变成必然
伴随着屏幕的不断发展、多屏联动,用户可以看到的视频内容其实也在同步的极大丰富中,正是因为不断有这些新品类、新形式、新题材的视频内容产生,才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屏幕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内容,这也决定了用户收视习惯的改变成为必然。
2006年以前,用户观看影视内容无非就几种途径:在家看电视、到影院看电影,或者看DVD等。2006年之后,随着视频网站的兴起,用户还可以到网上看一些UGC的视频内容,还有原来在电视台、影院可以看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喜欢通过PC屏去看视频。
然而,那个时候UGC还很不成熟,很多内容都比较粗糙、品质比较低,而视频网站从电视台、影院购买的版权内容不够接地气,这中间就会产生一个内容的断层需求。为了这个需求,从2009年起,优酷开始尝试视频网站自制内容,目的就是打造“不端、不装、接地气,真正符合网友喜好的内容”。
2009年,中国互联网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剧《嘻哈四重奏》在优酷上线,虽然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是低成本小制作,播放量却一路高歌猛进,很快破亿。随后优酷出品在网剧、微电影、动漫三方面齐发力。2010年,以《老男孩》为代表的“十一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震撼。2011年,《泡芙小姐》上线,开创互联网动漫网剧先河,打造百万粉丝群。
2012年优酷出品又推出“大师微电影”计划剑指奥斯卡,两年来,网罗了顾长卫、许鞍华、蔡明亮、金泰勇、吕乐、张婉婷、罗启锐、吴念真、黑泽清等亚洲顶级导演推出众多高品质微电影。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网友的接受和喜欢,并且吸引他们更多地到视频网站观看自己喜欢的内容,PC成为用户收视的主战场。
2013年移动端迅速崛起,优酷出品首创了众多Mini剧,如《甲方乙方》、《泡芙小姐》花漾季、《万万没想到》等迅速抢占移动端,引导更多用户通过移动端的Phone、Pad观看视频。
2014年,优酷出品将当初创下了震惊互联网的8000万次播放量的《老男孩》微电影孵化为大电影,将用户喜欢的内容搬上了大银幕。作为一手推出了《老男孩》这一网络文化现象的发起者,优酷出品从影片创立之初便全程参与其中。此外,优酷对《老男孩》8000万粉丝的在线视频观看行为和喜好进行分析,直接引导其进行预告片观看、评论互动及在线购票。
互联网视频的内容制作与营销改变影业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充分依据庞大的用户基础所产生的数据分析,并结合传统电影的精良制作工艺而成的首部互联网电影。这也是优酷土豆集团首次介入到传统电影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环节,在电影产业上的布局日益深入。
作为首部互联网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宣传充分利用大数据支持,其影片宣传歌曲《小苹果》的走红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成功案例。优酷在发布《小苹果》MV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到目前为止有超过3500多个网友上传视频,所有“小苹果”相关视频累积播放量已经近5亿。
除了深入的制作、营销参与,优酷土豆集团与传统影视业还尝试了更多样的合作。目前,优酷土豆集团打通了囊括片前宣传、品牌栏目推荐、在线收费观看、免费观看、口碑评价在内的电影产业链,并通过票务通等产品实现了从“营”到“销”全过程,打造了一站式电影生态圈。
据艺恩调研报告《中国电影网络营销白皮书》显示,视频网站用户规模大幅度提升、与电影观众高度重合、近半数影迷通过视频网站获取电影资讯,再加上自身平台建设日益完善,视频网站已日益成为电影市场营销的重要阵地,而如何把线上的用户转化为线下的电影消费者,也是中国电影产业未来最重要的突破口。
此外,优酷出品从2009起就致力于青年导演的支持,在为期5年的“青年导演扶植计划”的第一年中,优酷先后扶植58位导演拍摄20部网剧、近80部微电影,总播放量突破30亿。2014年3月,优酷又宣布成立“优酷出品青年导演电影基金”,在未来3年里,优酷出品将投入1.5亿元投资开发10个电影项目,优酷扶植的大批“网生代导演”将会全线进入电影、电视剧市场。
联合出品、深度电影营销、作品和人才输送, 优酷已经全线渗透到电影业中,并从方方面面促进着传统影视业的变革。互联网与传统企业都在探讨O2O,而我们更愿意用“O+O”(online加上offline)来表述,因为线上和线下两个市场在融合。未来不存在简单的互联网企业,所有的企业都是“O+O”的。
□ 文/卢梵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