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增加个税劳务报酬费用扣除额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劳务报酬,个税,个人所得税改革
  • 发布时间:2014-11-06 15:13

  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话题一直被公众持续关注,且讨论的十分热烈。业内对个税如何调整的观点也不同,笔者根据自己从业十余年的经验,特对个税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增加劳务报酬类费用扣除金额

  1980年制定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的减除费用标准为每月800元,就超过800元的部分纳税。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纳税;劳务报酬所得实行按次计征个税。1980年至2014年的35年间,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已经先后3次提高,即从每月800元逐步提高到每月3500元;而劳务报酬所得的定额费用减除标准仍然为每次收入减除额800元,未作任何调整。此外,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劳务报酬个税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即属“一次收入畸高”,对超过2万元的部分实行加成征收,最多加征十成。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修改如下:

  1.提高劳务报酬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对于只有一处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人其劳务报酬所得费用减除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次800元或者所得的20%调整到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加纳税人所在地“三险一金(雇员和雇主缴费合计)”平均数之和大体持平或者略高的水平。对于没有工资、薪金所得而从多处取得劳务报酬的个人,可以申请汇总缴纳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也可以照此办理,并且在汇总纳税时退还在各处取得劳务报酬所得时多扣的税款。

  2.从长期看,建议尽快推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个人所得税制。

  增加工资薪金类扣除项目和扣除金额。目前个人所得税中允许税前扣除项目只有三险一金、独生子女费、差旅费津贴等极少数几项,且限制条件较为严格。而个税免征额3500元的扣除标准在很多一线城市与实际经济状况差距甚大,同个税立法精神也背道而驰。3500元在一线城市的平均生活支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应该属于高收入者范围。因此建议:

  1.适当增加个税免征额3500元的扣除标准,同时建立和CPI挂钩的联动机制,并每年调整一次。而从制度机制建设方面来说,个人所得税则需要确立一套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与物价、居民收入水平等挂钩,以后依据机制进行定期调整。可以考虑类似社保、公积金基数每年调整一次的方式解决。

  2.适当增加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可以考虑将个人购买首套房屋贷款利息支出;赡养子女和老人的相关费用纳入。

  3.对于有资质要求的行业,例如会计、审计、税务、造价、建筑、医学类每人每年需要支付的考试报名费、后续教育费以及适当金额的工具书费等可以考虑列入税前抵扣项目。

  4.进一步明确现有允许税前扣除项目的标准。目前这部分各地规定很不统一,随意性很强。比如差旅费津贴的扣除限额各地操作和规定五花八门,大大降低了税法的严肃性。

  减少或取消资本利得税的优惠政策、同时降低工资薪金的税率。在个人所得税的总收入中,工薪阶层所得税占比长期在60%以上,而资本利得税则有很多优惠政策,这与当初个税制度设计的“抽肥补瘦”、鼓励劳动所得的目标严重背道而驰。目前工资薪金所得税采用的是7级税率,最高比例达到45%。而资本利得税中,中国境内居民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处置收益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取得的股息分红所得最低税率仅为5%,最高也只有20%,外籍个人取得的股息分红所得甚至免税。境内居民个人从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权处置收益和股息分红所得的税率也只有20%。这样就形成了“倒挂”现象,即从税法角度鼓励资本利得而忽视劳动报酬所得。因此建议适当增加资本利得税的税率、取消一些已经不合时宜的优惠政策,比如对外籍个人的很多免税政策,同时降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

  适当提高应纳税在12万元以上个人的个税申报数字。对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在年度终了后需按规定进行自行纳税申报,是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也是国务院据此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后赋予纳税人的法定义务。对超过12万元所得的个人应主动申报这一规定至今已近10年,单方面要求纳税人履行申报义务但忽视了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并且目前应履行申报的数字过低,将12万作为高收入的基数过低。建议适当提高12万个税申报数字同时考虑纳税人的相应权益。

  增加补充交通意外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作为个税税前扣除项。目前很多公司为员工缴纳补充交通意外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基本社保制度外的有效补充。同时也为国家减轻负担,对员工也有很大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但这部分在个人所得税上没有优惠,即视同工资薪金性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且在企业所得税上也有诸多限制。因此建议增加补充交通意外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作为个税税前扣除项,可以考虑和企业年金相类似的个税抵扣思路处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