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车恶性竞争是经营理念落后的表现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恶性竞争,经营理念
  • 发布时间:2014-11-06 15:36

  10月27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及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停牌。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此次要求两家公司合并背后的导火索,是两家公司在海外市场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例如,2012年下半年,阿根廷政府宣布购买新的城轨车辆。彼时,阿根廷市场主要是中国北车的“势力范围”,而北车首轮239万美元/辆的报价,与国外对手相比,也显得性价比较高。然而,中国南车突然“杀”入,在竞标的第一轮中便报出了127万美元/辆的低价,并最终以121万美元/辆的价格拿下了竞标。

  不可否认,价格战本身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对于企业提升产品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具有积极的效果,也有助于一些企业打击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地位。同时,价格战可以加快新兴行业优胜劣汰的速度,将众多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边缘化,从而使资源向少数优秀企业集中。此外,价格战拉低了产品的价格水平,直接使消费者得到实惠。

  然而,价格战如果运用不当,负面影响也很大。它虽然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但也会降低单个产品的利润,并摊薄企业利润率。如果企业长期搞低价销售,将会限制其利润增长,进而影响企业在技术改进、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并可能导致整个行业萎靡不振。

  因此,西方企业对价格战十分谨慎,而更多地依赖多样化的营销战略来参与竞争。例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方高档轿车在我国市场的售价往往是欧美市场的两到三倍,除去关税等因素外,国外汽车企业的涨价幅度依然十分惊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汽车工业十分落后,而国内汽车消费需求又非常强劲,不过,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刻意回避价格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些企业肯定认为,与其大打价格战,大家都得不到好处,不如共同将汽车的售价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以数倍于正常水平的价格,可获得十多倍于正常水平的利润,相当于将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放大了十几倍。大家一团和气,“利益均沾”,又何乐而不为?

  相比之下,南车的前述杀价行为则显得很不可理喻。从收益的角度说,假设一辆城轨车辆的成本是100万美元,那么121万美元的报价只能获得21万美元的利润,只有239万美元报价所获利润的15%,按照如此低的收益率,即使南车完全占领了阿根廷市场,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倘若南车低价竞标的主要目的是与买方建立首次业务联系,那么似乎也没有必要给出这种“成本价”,这对于以后的业务开展颇为不利。而如果南车的动机是与北车“斗气”,那就更是十分愚蠢了。因为很多行业发展到最后,都会形成“寡头竞争”格局,此时几家大企业势均力敌,价格战等手段已经不能有效削弱竞争对手,还不如少些意气之争,共同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