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的顾长卫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微信,孔雀,立春
  • 发布时间:2014-11-14 13:20

  《微爱之渐入佳境》(以下简称《微爱》)最早出现在华谊兄弟“2013年H计划”的片单里,彼时该片的片名叫《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

  夹在冯小刚的《私人订制》与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一众“大片”中,《微爱》当时并不显眼。单看片名,相信不少人会以为该片又是哪一位青年导演顺应潮流的应景之作。但这一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微爱》却是出自一贯以文艺片而知名的顾长卫。“特别不好意思地跟大家说,这次真的拍了一个喜剧”,这位知名摄影师出身的内地导演如是说自己的新作。近日,《微爱》正式宣布改档至12月24日在国内上映。

  顾长卫的“另一面”

  “乍一看这个人,吓了我一跳,特别瘦,还留着点儿胡子,眼珠儿基本上不动,还有一半藏在眼皮里边”——这是姜文说自己对顾长卫的第一印象,两人曾经合作过著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刻画可谓既精准又传神,在内地媒体中,顾长卫一贯以“木讷”“不善言辞”的形象示人,再加上内敛的性格,其气质仿佛天然便适合造就《孔雀》《立春》这样的文艺电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旧时代烙印,同时又反映着人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等等深刻又有点沉重的主题。

  但这一次,顾长卫似乎“变”了不少。

  电影《微爱》讲述的是“微信时代”的爱情故事,其中不乏“我用微信摇初恋”“一夜情”“潜规则”等现代的都市话题。影片女主角被设置为走在时尚前沿的车模。对于这部新片,顾长卫的阐释也是相当的时髦范儿:“爱他,就送他去文艺圈,因为那里有梦;恨他,就送他去文艺圈,因为那里有噩梦。让我们一起’贱’入佳境吧。”这样的故事和设定,对比顾长卫本人的气质、形象,以及其作品的一贯风格,难免会让人产生深深的违和感。

  不过在顾长卫看来,《微爱》并非彻底的改变。实际上,早在其导演处女作《孔雀》上映时,他就强调过文艺并非自己的全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面,今天我只给你看到我的这一面。”

  顾长卫的“另一面”从他以往的作品也可窥知一二。《孔雀》《立春》虽被归类为“艺术电影”,但在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上并不算晦涩难懂,节奏虽慢,但也绝不至沉闷冗长。有大明星助阵的《最爱》更是有不少颇具喜剧色彩的桥段设计。“电影不能孤芳自赏,太阳春白雪的话只能抓住极少数的观众”,顾长卫说自己其实“很容易跟人相处,善解人意”,“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做出来的是太阳春白雪、根本没人看的东西。”

  在顾长卫看来,自己的性格算是“很喜庆的O型血人”。表面沉稳木讷的他喜欢跳舞,而且是昆汀?塔伦蒂诺电影里的那种舞蹈。他说自己是个“复杂的动物”。时至今日,顾长卫面对媒体依旧是语调低沉,表情木讷,但其谈论的内容已经换成了90后感兴趣的星座等话题,“我多热闹,射手座嘛。”

  如此“不安分”的顾长卫自然也不肯囿于重复某一固定模式的影片,“做艺术工作的人有一类像工匠,虽然作品很精美,但重复的成分更大。还有一类人不希望重复,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有新内容。”顾长卫认为,自己无疑属于后一类,而“下一部”的挑战与未知,正是其拍摄电影的乐趣所在。

  大环境下的转型

  虽然顾长卫在面对媒体时一直强调自己“O型血的喜庆”与“射手座的不安分”,但如果说他的这次电影风格的转变完全没有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或许也非事实。

  近两年,以郭敬明、韩寒为代表的青年导演相继在市场上崛起,电影观众及审美也在日趋年轻化。粉丝、话题、互联网成为电影卖座的几大要素。此时,作为“第五代”中的一员,顾长卫选择推出一部青春喜剧爱情片,也显得颇为“应景”。

  “顾长卫的这次转型是对其自身创作的突破,也是基于市场的选择”,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分析,“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市场的地位已经确立,这是无法逆转的。如果老是拍一些小众文艺片,票房不好,观众不接受,很难维持下去。电影必须在市场上有一定反响,创立自己的品牌,才能不断获得投资,也才能走得更远。”

  “很多人指责市场,坚持文艺。一方面值得敬佩,但另一方面他们可能还是有一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顾长卫这种大众心目中已经定型的文艺片导演,勇于拓展自己的创作领域,勇于向市场发起一些挑战,我觉得是挺好的事。”时代今典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对此也表示了认可,“并不是向市场妥协就不高雅了。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市场就是由观众组成的,表现就是票房。面对市场尝试改变是好事。”

  不只顾长卫,之前更年轻的陆川在《王的盛宴》票房失利后,也选择接手了商业化的盗墓题材影片《鬼吹灯》。而管虎从《杀生》到《厨戏痞》之中,更可以明显看出接近市场的转变。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年近60,且毫无商业电影执导经验的顾长卫是否能够驾驭《微爱》这样题材的影片。对此,吴鹤沪表示,“年轻人拍老年题材可能有困难,因为没有经历过;但老年人拍年轻人的题材不一定有瓶颈,因为他也年轻过。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导演肯定会研究。陈凯歌不是拍了《搜索》吗?也是新时代特有的事情。”在他看来,摄影出身的顾长卫“画面构图肯定是他的专长。他以前拍文艺片,对故事要求比较高。完全无厘头的电影,我想他也不会拍。如果把以前的优点保持下来,再把一些商业元素恰到好处地运用进去,应该能有不错的效果。”

  当张艺谋和陈凯歌开始尝试向商业片转型时,曾有人问过顾长卫的看法。当时他沉吟许久之后的回答是,“我觉得谁想拍什么就去拍什么吧。我对这个没有什么意见,比如你喜欢吃川菜,为什么改吃广东菜了?问这个完全没有什么道理,因为完全是个人的喜好。”还是那句话,“我希望电影不要成为太孤芳自赏的东西。”

  也许这句话正是顾长卫对于自己此次“转型”原因的解答。

  文/李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