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游起来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偏瘫,感恩,病残
  • 发布时间:2014-12-05 09:46

  很多卒中后偏瘫的朋友让我帮他们呼吁开辟康复泳池。因为我既是医生,又是游泳爱好者,深知水中运动功能锻炼对病残人员,特别是对中风偏瘫病患的好处有多大。我想我义不容辞,习主席最近还呼吁医生,“对患者要有感恩的心”!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因为脑卒中损伤的是大脑高位神经中枢的统一支配能力,致使某些低位中枢各行其是,出现运动、感觉、反射等功能活动失调,表现为肌无力、肌张力增高、对疼痛过度敏感、平衡反射功能失调等。患者一方面不能主动改变、主动运动,而训练时被动运动,患者又感到十分痛苦,以致拒绝受训。水中运动正好可以克服这些难点。

  水中运动好处多

  水的温热作用能降低肌张力、缓解疼痛、增大关节活动度。

  水的浮力作用可减轻体重,这对瘫痪患者更加重要。不少患者在水外不能站立,但进入水中便可自己站立甚至可以迈步前行;有些老人下蹲困难,但进入泳池竟可一蹲到底,这就是浮力的帮助。浮力减轻了重力,增强了支撑力。同时,水中运动时有明显阻力感,正好可被当做抗阻力运动项目。

  水的静水压作用可有效促进人体静脉淋巴回流,对处于较深部位的下肢体液回流作用更明显,对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水肿等有良好效果。水中运动有增加中心血容量、肺活量及血氧含量作用,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水中运动还能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脑卒中患者在水中能完成很多在地面上无法完成的动作,如移动瘫痪肢体和自由移动身体,这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康复信心有很大帮助。

  3类人适宜“下水”

  1.肢体痉挛性疾患。患者多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而不能在陆地进行康复锻炼,主要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瘫、帕金森病等患者。

  2.由于骨关节病变或损伤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病患(包括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他们下肢肌肉肌力很弱,伴有局部疼痛,在陆地不能进行步行活动,水中浮力有助于恢复步行锻炼。

  3.慢性腰背疼痛变形难以支撑体重正常运动者,包括椎间盘病变、小儿麻痹后遗症、脊柱畸形等患者,不能直立进行运动训练者。

  5类人不宜“下水”

  1.卒中后神志恢复较差,仍有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或癫痫患者。

  2.生命指征仍不稳定的重患,血压高、脉压差大、脉搏缓慢或有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的患者。

  3.全身感染或炎症或皮肤感染或炎症、开放性伤口未愈合者。

  4.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衰等合并症者。

  5.女性月经期及其他禁忌证者。

  病后28天下水最适宜

  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病后72小时即应开始早期的康复治疗(即急性期)。但由于这时患者仍在综合医院的治疗期,患者只能在床上不能下地,当然也不能水中锻炼。

  第二阶段大约从病后28天病情稳定,转入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康复专科病房,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这时即是水中训练的最好阶段,条件好的康复中心具有水疗室或相应设备,患者可有计划地接受水中训练。

  第三阶段是指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后的持久康复期,这时就是人们最盼望的公众康复泳池应该接纳的阶段。如果锻炼能继续下去,将会使这些患者获得最满意效果。这也是我们呼吁的重点。

  水中锻炼方法多

  1.水中步行

  水中步行训练可以先在水中的平行杠内进行,然后过渡到独立步行。步行时可以用手的活动帮助身体平衡。需要有氧训练的患者则可以用水中加速步行的方式,通过水的阻力增加运动负荷,从而达到训练目的。

  2.平衡和协调训练

  游泳是很好的协调性训练。水的浮力作用使患者体重“减轻”,从而比较容易控制身体平衡,因此可以进行平衡训练。水中特定方向和动作的活动可以进行协调能力的锻炼。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水中起立训练和转移训练。

  3.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分3个层次。

  助力运动——肢体借助浮力作用完成与浮力方向一致的活动。在水中,肌力哪怕只有1~2级的患者,因为向上的浮力抵消了向下的重力,轻微收缩就可以屈肘、屈膝,反复收缩肘、膝关节的肌肉就可以得到锻炼。

  不抗重力运动——是指肢体在水中做水平方向的运动,因为肢体利用浮力克服重力,对肌力微弱(2级以下)的肌肉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锻炼。

  抗阻运动——肢体运动方向与浮力方向相反,或运动速度较快时,浮力和水的阻力成为运动阻力。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速率或在肢体增减附加物以增大或减少肢体对抗水流的面积,以增大阻力。因此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不同的阻力,以达到不同的抗阻运动训练目的。

  抗阻负荷与患者的主动用力程度相关,不容易发生过度负荷,所以十分安全。

  4.耐力训练

  包括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训练(有氧训练)等。比如在水池中,做高抬腿练习,每侧20次交替进行;水中连续抗阻力行走5分钟;或水中蹬车运动等。适用于需要有氧训练的神经瘫痪、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或慢性疼痛患者训练,可以通过耐力训练增加身体内啡肽合成或释放,从而减轻或缓解疼痛。

  5.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功能障碍者可以利用水的安抚作用和浮力,进行陆上难以完成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特别适用于肌力2级合并关节活动障碍患者。

  6.水中医疗体操

  可以充分利用水的阻力和浮力的作用,编排医疗体操,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在水中操练。

  7.游泳训练

  游泳也是十分有效的有氧训练方法,对于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糖尿病等都有良好的康复治疗作用,也有利于骨性关节炎和其它骨关节疾病的关节活动训练和肌力训练。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水中锻炼,尤应注意安全性,应注意做好防护,循序渐进,避免感染,等等。

  >>扩展阅读

  康复泳池的基本设施

  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也可附属公共泳池的一部分,即将泳池分为儿童区、老人区、康复区部分。

  泳池大小:康复池可大可小,长的可为标准泳池的一个泳道那么长(50米),短的5~10米即可。宽度应大于一个标准泳道的宽度。水深80~150厘米,最好有一定坡度,便于身高不同者选择。有轮椅坡道便于出入池内,池边有扶手,有固定座椅,地面防滑,应具有进行池水的循环加温、过滤和消毒的水处理装置。

  池水温度:一般应在34~36℃常温浴;如有特殊要求可调至37~38℃温水浴或28~33℃凉水浴。

  安全器材:包括充气橡皮圈、充气颈圈、海绵浮水背心、马鞍型气垫、软木块或不吸水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

  运动器材:壶铃、泡沫枕、各种漂浮物等可用于支撑患者头颈部或肢体,也可作为在水中进行抗阻运动或促进运动的辅助工具。水中蹬车、水下跑步机等,根据不同条件和对象设置。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王有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