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激条口穴,“解冻”恼人肩周炎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电针,肩周炎,疼痛
  • 发布时间:2014-12-08 08:48

  我国每年至少有600万人因为肩关节的问题寻求医生的帮助,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发病后肩部会有僵硬感、粘连感,临床又称之为“五十肩”、“冻结肩”。

  对肩周炎,患者常有两个认识误区,一是影响不大,二是避无可避,故对此病并不重视,除非症状比较严重,就医者并不多。然而,肩膀酸痛看似小问题,但疼痛后过后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重度关节粘连、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且,对肩周炎如不及时干预、积极治疗,疾病只会愈发加重。

  对肩周炎,部分人靠内服止痛药物、外敷伤筋膏药,效果并不乐观。这时不妨采用电针疗法,通过电针刺激条口穴来治疗肩周炎,可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之效,无论是针对早期肩周炎,还是顽固性肩周炎,都有较好效果。

  气血、阴阳失和而致痛

  祖国医学将肩周炎归入中医“痹证”范围,认为本病是由于寒凝筋脉、气滞血淤、筋失所养、筋脉拘急导致,而病机主要是由于患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固、营卫失和、外邪侵袭,发而为病。本病属本虚标实,阴阳失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主要病理因素与外邪、气滞、痰湿、血淤等都有关。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在肩周炎的发病过程中,患者因为肩部的炎性疼痛而不敢活动肩关节,由于肩关节缺乏运动而使肩周软组织粘连加重,以致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形成恶性循环。

  多管齐下,上病下取

  在对于肩周炎进行治疗上,中医一般是结合推拿、针灸、小针刀、中药内服外用多种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疗。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尤为显著。

  在有利于肩周炎治疗的针灸穴位中,条口穴尤其值得一提。之所以选取该穴进行论治,主要是符合“上病下取”的取穴方法。条口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属胃络脾,针刺即可补脾益肾、温经通络,而且此经又为十二经脉之长,主润宗筋,故可疏通经络、强筋健骨、活血化淤、行气止痛、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具体治疗时,还需取条口透承山施针,以疏通阳明、太阳两经之气。且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针之能调补气血,舒筋活络;太阳主一身之表,刺之能祛风散寒,化淤止痛。

  简便高效,立体调控

  在进行取穴条口治疗时,一般要先用75%酒精进行常规消毒,再取1枚30#1.5寸不锈钢毫针,采用夹持法进针,深约1寸,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电极(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另一电极贴于同侧下肢远端非经穴处,予疏密波,频率为2/100赫兹,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针刺期间,还要让患者以最大活动度活动患肩关节。治疗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之所以还要辅以电针,主要是因为电针是将传统针灸与电脉冲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即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脉冲电流,利用针刺激和电刺激,激发调整经络之气,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针刺通过中枢传入途径,刺激脑垂体,释放神经介质而达到镇痛作用。再辅以电针疏密波,则可以进一步加大刺激量,减少电针耐受,使得局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从而加快局部炎症物质的吸收,达到减轻疼痛和解离粘连程度的目的,阻断恶性循环链,起到治疗作用。电针治疗的同时活动肩关节,则是为了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粘连得以松解,滑利关节,以促使关节功能恢复。

  这一技术并非只是简单的针刺治疗,而是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换言之,针刺条口穴的良性刺激信号既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刺病变部位的组织器官,而是依靠患者自身来修复遗传基因程序,最终解决病痛。

  □上海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邵萍/张浙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