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差异教学中的分组策拢和评价原则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音乐,差异教学,分组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5 12:34
摘要:本文以学科综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为分析对象,并根据音乐差异教学的发展进行了介绍,最后讨论了音乐差异教学中的分组策拢和评价原则。
关键词:音乐 差异教学 分组策略
一、前言
音乐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也是教育专业所设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达到较好的音乐教育作用,要得到高度的重视。
二、音乐教育的意义
1.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它表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开展趋势,是学科系统间学习范畴的扩展,是高手文明向大众文明的回归。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和构成的,是一门具有独立校、归纳校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以审美教育为宗旨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议“归纳”的理念,底子的要义在于“归纳”有益于改变品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品格的完好化调和发展,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
2.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素质教育主旋律下,艺术素养成了人的素质涵养的不行短少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讲,全部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仅仅各自所用的载体不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从发作学的视点看,各艺术类别本是源于一家的,是高度交融在一起的。从心理学的视点而言,“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的不一样内容之间彼此交融成为必要和可能。[2]
三、音乐差异教学的发展
1.现代教育信息化可以同音乐相结合
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学习活动中最大的乐趣。学生有了这种幸福感的满足,对今后新知识的学习会更加有动力,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这句话出自世界著名的画肌毕加索之口。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描绘出自己所想到的事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及技巧,引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但是孩子们认为的事物及世界,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
2.注重音乐与艺术的结合
学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是音乐和艺术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艺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影像,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美术学习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学科,就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首先,这门课程对审美和道德进行了教育,其次,这门课程使得学生身体和精神得到了愉悦,是一门创作性的实践课程。在对学生讲授艺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表达自己心中的世界。
3.音乐同其他非艺术类课程综合起来进行授课
音乐是艺术门类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与广阔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这也加大了音乐课程与其他非艺术类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的可能校。比如在小学所学的各门课程中,音乐可以同数学、语文进行沟通(包括诗词、戏剧等);音乐中的音值、节奏等可以同数学课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结合讲解;音乐的节奏感、旋律美可以同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相结合;音乐中相应的地方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知识、地理知识、环境知识、风土人情知识等可以与科学、历史等课程进行结合等等,都使得音乐教学同这些非艺术类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了很大的可能校。
4.综合性材料的合理利用
老师们在选用综合性材料的时候要遵循少而精的标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要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主要来开展教学。在挑选综合性材料时,进行详细的考虑,如果确定可用的,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如果达不到效果的,就必须要放弃,还音乐以本位。
四、音乐差异教学中的分组策拢和评价原则
1.对学生分组
(1)提前下发学案,学生可依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教材进行预习。(2)全班分为6 个小组,分组时注意“小组平衡,优势互补”原则。(3)根据学生情况,每小组各选出两名组长,研究比赛规则,负责调控小组成员,争取在分组比赛中争先进。
2.对学习内容分组
依据本节具体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历史背景组”、“过程组①”“过程组②”等小组,每小组的题目又分为必答题目和抢答题目,而关于“历史评价”环节的学习内容,由所有学生合作完成。[3]
3.比赛规则的制定
为分组的有效性,此环节需要教师仔细斟酌,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现把规则颁布如下:问题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可由全组多人合作完成,如本组答不出,而由其他组代替解答,将给本组减☆,给相应的组加双倍☆。每组所有必答题全部完成才可获。抢答题每一小问即可获抢答时,由最先举手的同学回答,若多人同时举手,则由老师点名回答;展示成果时注意:要点明确,语言简洁(尽量少用或不用教材原话),条理清楚,历史语言,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和记;同学还可针对其他组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有思考价值的好的问题亦可获☆。回答若不准确、不全面则不得☆,由其他同学补充,若补充的好则得;为给同学更多的参与机会,每人最多回答两次。积☆最多者为获胜方。
在此,规则设置的依据说明: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认识其应为课堂的主人。小组讨论体现了合作意识,但也易形成假想热闹的课堂,而采用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由此学生会尽力思考并展示。学生在分组情况下,可能会只分析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题目,这与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初衷有失偏颇,鼓励同学们对其他部分知识质疑提出问题。无形中使得知识得到了延伸。及时的奖励。规则制定了,教师在具体过程中就要及时依据答题情况给出评价并奖励,暂时落后的小组教师也要关注鼓励,由此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尽力给每个同学机会,每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次数给予限制。鼓励学生用历史语言答题,增强规范性意识。
虽然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自主学习环节基本落实,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是凭借自己解决,而是走捷径依托参考资料解决,自主学习意识还需在教师进一步指导下增强。
小组合作,合作的精髓体现不到位,有些局限于形式上,个人答个人的,未形成小组合力。
五、结束语
音乐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者要努力研讨学生音乐教育的规则,不断考查和调整音乐差异教学中的分组策略,还有许多课题等候大家去进行更加深人的研讨与讨论。
参考文献
[1](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董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多元文化理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3]谭桂琴.在音乐学习中学习舞蹈.中国音乐教育,2006
汤学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