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5 16:01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是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改善物理教学的课堂环境进行分析论述,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为现代化教育所指定的新的课程教育教学标准,但由于我国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虽然在实施新课改以来一直在不断学习,但讲课方式几乎没变,仍旧是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而且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机械、简单。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受教学学科波及,有畏惧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压力大,加之教学中忽略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思维方式,更忽略了物理的学科特性,长此一来,造成学生完全为学习而学习。[1]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工具更是不断更新,但是教师观念落后,只是一味的变更教学器材,其教学方法没有任何变化,课堂效果没有得到改善。虽然物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各项实验也颇为丰富,但多年来的教学模式使现在学校的物理教学还是以简单的传授知识为重点,学生一直是被动学习,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权力,即使是实验课也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工作,根本不管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这最终导致学生越来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难教的现象发生。[2]
2.繁重的学习压力
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填鸭式的教学,繁重的作业,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盲目、机械,造成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心里压力。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3.教师评价方式的单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不但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仍然拜托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是以分数的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这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新课改下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1.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积极思考。物理教师只有理解接受了新的观念,并不断实践,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叮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学中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目的改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所以物理教师应遥开放的态度面对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应正确了解和看待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实,从而适应新角色。具体来说,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3]
2.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校。学生通过实验才能不断提高其能力。
2.1创设教学情景,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创设物理情境,并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展示实物模型或进行演示操作,就地取材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出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有了一定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经师生互动,提出想要的问题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
2.2展开讨论、猜想、应用实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猜想可能的结论。在热烈的讨论中,不断会发生思维的碰撞,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出现具有创意的火花。它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自觉思维的能力,也有效的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法并进行设计操作,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3对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并用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然后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结论解释简单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对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才能提高其能力。只有通过总结才能使学生从简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较抽象的理性思维,完成认识上的一次升华。久而久之,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得以提高。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爱学”达到“会学”进行“学会”,最后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最终达到升华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物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育工作人员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改善初中物理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旭彤:《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年第7期。
[2]史晓燕:《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2年第6期。
[3]闫金铎:《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肖亚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