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探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 关键字: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 发布时间:2014-12-08 09:59

  摘要:建国初,为了配合土地改革运动,党在农村开展了切合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它不仅推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密切了党群联系,而且为此后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经验

  土地改革期间党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它使党的土改路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有力地保证了党的土地改革这一中心任务的胜利完成,其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

  在不同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要与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接收能力相适应。半老区曾经受过革命的洗礼,进行土改的群众觉悟高些,但新解放区的农民思想觉悟就比较低,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农民思想觉悟的层次差异,追求思想觉悟的一致性是不现实的。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分层次进行,要从农民觉悟不一、思想水平不同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具体内容。由于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绝大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因此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照本宣科,讲大道理,要以情感人,充分考虑农民的接收能力。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从农民的思想实际出发,才会取得成效。湖南平江县土改工作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通过张贴简单易懂的标语、口号;二是教唱土改歌,顺口溜;三是进行戏剧宣传。这些标语、口号、歌曲、戏剧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使党的土改政策、路线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保证了土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文工团在二区止马乡演出后,群众反映说:“文工团早来了,工作队要省许多事”,“讲给我们听,不如做给我们看”。[1]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是搞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的先进模范、带头人,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在这一时期,各省普遍召开干部会,举办训练班,培训准备参加土改的县、区、村三级干部。重视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视理论教育。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二是重视政策教育。学习和讨论土改政策,掌握土改的政策界限和工作方法,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只有党员干部提高了认识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才能最有效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为最有力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人才保障。除干部训练班外,党还创办了各级干部学校,造就了大批从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农村土地改革的杰出干部。

  通过叮基层党员干部开展以阶级理论、土改政策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农村党员和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增强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校。土地改革法等土改文件以及土改的政策、总路线经过具有一定理论政策水平的农村干部的解释和宣传,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熟知,农民群众叮“为什么要土改、怎样进行土改”有了清晰的认识,认为土地改革要“理直气壮”[2]农民参与土改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推动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松江县一农民代表说:“天下的田都是农民开的,没有一块是地主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福气不福气,修来不修来,都是骗人的。”[2]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同农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才会有实效

  农民具有小生产者的习惯和小私有制的传统观念,绝大多数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并不是特别的高,对自身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看的特别的重。利益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3]中国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都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要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的。从这一角度看,土地改革的各项政策都是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土地改革运动旨在满足广大农民拥有土地的强烈愿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对党的土改方针、政策和口号,都用自觉行动和最高热情来积极响应,也为党在农村推进各项工作赢得了最广泛农民的支持。

  土地改革期间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农民进行阶级观念的教育,让农民清楚地认识到贫苦的阶级根源,对农民进行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教育,将阶级观念的灌输教育同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采取算账、诉苦的方法,使农民明白了“农民为什么会穷”,“地主的粮食是哪里来的”,弄清了谁养活谁,激发起广大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愤怒和仇恨情绪,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常熟县大义区贫民徐生福说:“要不是算清这笔账,我死了也不知道穷在啥地方,我们现在找到了穷根,一定要团结起来,打倒地主阶级。”[2]引导农民正确地算账、诉苦之后,联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开展土地改革政策、路线的宣传,积极宣传老解放区经过土改所取得的成果,让农民体会到中共的政策是处处代表农民的根本利益的,提高了农民参与土地改革的积极校。

  参考文献:

  [1]李春宜.建国初期平江县土改的群众发动[J].云梦学刊,2006年.

  [2]莫宏伟.苏南土地改革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史秀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