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刍议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基础,也是任何院校应该推广的重要内容。本文前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并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些主要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特色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学校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塑造、弘扬有高职院校鲜明特点的特色文化,对于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一、特色文化内涵

  从广义上来看,特色文化应该是一个单位个体或者一个区域所承载的,具有稳定性、持续性、辐射一定范围的,为大众所认可、有较强区分度的文化。从整个中华文明进程来看,特色文化是人类历史的财富和底蕴,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石、是城市时代强音和竞争力、是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特色文化则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以下特性:

  1.鲜明性。特色文化之所以“特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蕴含的鲜明性,包含着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特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紧扣“农林”二字,打造了独具风格的“农林文化”。

  2.稳定性。特色文化的形成,非朝夕之功,而是历经长时间的锤炼、磨砺,经受住了人们的质疑、推敲之后,为广大师生接受,并长期植根影响、辐射学校的发展。

  3.代表性。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特色文化的功能

  特色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于一所高职院校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特色文化有如下功能:

  宣传功能。特色文化塑造学校的形象,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开展科技下乡、到企业、到街道的实验实训及文化活动,能辐射校园文化。特色文化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对学校的建设发展以及社会功能的发挥都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而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熏陶功能。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在于熏陶,就可能避免单纯教育引起的逆反心理,收到更好的效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犹如“无声润物的三月春雨”,会使师生逐渐产生一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刻苦学习,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产生高尚明达、宁静淡泊的情操和博大庄严、任重道远的使命感。

  凝聚功能。特色文化所包含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观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就象一种精神粘合剂,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能使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形成一种心理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以及具有专业技能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学校的凝聚力得到升华。

  扬弃功能。特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还具有扬弃的功能。它既需要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也要排斥和抵制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自身的影响。高职院校也是一个小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但校园文化不是隔离学校和社会的围墙,它是一条“净化带”,社会上的思想观念、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在进过这样一个“净化带”后,消极的东西被过滤,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东西被发扬光大。[2]

  三、特色文化的营造

  特色文化的营造,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1.创新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特色文化的载体。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等直接影响着特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校园特色建设应着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通过一系列积极健康的活动来增强学校的活力,提升特色文化的质量。

  2.融合企业文化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引入企业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征。而且实践己经证明,凡真正实施“校企结合”的学校,其毕业生就受社会各界欢迎,反之则不然。在具体的操作上,高职院校在校园特色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研究和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定期选派相关老师和学生到优秀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能有效地吸纳各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3]

  3.建设创造型教职工队伍

  几乎古今中外所有的教育家都极力推荐教师的表率作用。只有创造力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创造力强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合格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健全完美的人格、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精神,能主动接受新事物,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竞争的挑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有着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学工、团委专职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手段、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旺阳.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J].东北大学报,2008(12).

  [2]夏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罗双燕.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2011(12).

  陈凡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