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阳光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刘世锦,十三五,侯云春
  • 发布时间:2015-03-03 14:51

  三月的阳光,清新靓丽,嫩如鹅黄;三月的熏风,温馨和煦,吹面不寒;三月的山川,春水暗生,草色遥看……当第三期《中国经济报告》与读者见面的时候,已是人间三月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时节,人们将播下希望的种子,冀盼金秋的收获。而关乎中国新一年发展大计的各项大政方针也将按法定程序在“两会”上接受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审议。

  本期的“封面专题”,就聚焦于中国人民年度政治生活中的这一最重大事件。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五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在两会上从各自专业角度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十三五”时期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生产率。具体说应侧重五个重点领域:提升农业生产率;推进垄断性基础产业领域改革;加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改造;加强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国研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新常态的标志和内涵应该是: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好效益、新动力。面对改革的阵痛、调整的阵痛、经济效益下滑带来的困难,关键是要抓住机遇,而新常态中最大的机遇就是企业结构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建言,未来五年,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年度经济增长发生哪些深刻调整、积极变化,不要拘泥于经济增速。除增速外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如就业增加、民生改善、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才是更需下大功夫的。

  全国人大常委、国研中心技经部部长吕薇和全国政协委员、国研中心公管所副所长李兰则建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中国的发展和改革也备受全球瞩目,许多国际知名学者应约为中国献策。诺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作者在《“微创革命”呼唤“第一执行力”》一文中认为,培养一批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实干派改革者和社会精英,是关乎中国改革成败的关键。

  美国企业研究所资深学者史剑道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建言,国有部门需要收缩,劳动者的土地等权利需要加强,信贷分配需要去政治化。如果这些政策能得到实施,新常态将会成为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

  另一位诺奖得主、小贷之父穆罕穆德·尤努斯在接受中国经济报告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国必须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使社会底层的人们也能得到资金支持。卡内基核政策项目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则就新常态下的中国大国外交建言,有效管理国际认知差异、维护良好发展环境,将成为中国平稳度过战略转型期的有力保障。

  中国的全面可持续良性发展除需要上述有形的战略战术外,还欠缺什么?还需要什么?大家读了韩三洲的《谁还记得“胡焕庸线”》一文,或可受到启示。胡焕庸在战火纷飞的20世纪30年代,尚可做出令国际同行青睐的一流学术成绩,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非常丰殷的和平时期,中国社会为何反而频生“钱学森之问”?这恐怕值得国人深长思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