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導演競賽」公佈入選名單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台北電影節,越南
  • 发布时间:2015-06-02 10:04

  台北電影節備受矚目的「國際新導演競賽」(原:國際青年導演競賽),今年由二百多部徵件中篩選出來的十二部精采作品,台灣、越南、韓國、墨西哥、俄羅斯、巴勒斯坦、巴西、英國、美國和泰國等國家的新銳導演一同角逐首獎。導演們也將來到臺灣出席映後座談,和影迷們面對面交流、暢談拍攝趣事。

  角色描繪細膩且深入

  曾以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勇奪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的姜秀瓊導演,這回以《寧靜咖啡館之歌》代表參賽。故事描述將海邊小屋改造成咖啡館的女子,在等待出海失蹤的父親返家時,意外和單親媽媽的鄰居建立起動人的友誼。

  英國知名樂團「貝塔樂團」前團員約翰麥克林(John Maclean),跨行改執導演筒的首部劇情長片《西部緩慢之死》(Slow West),就邀來好萊塢明星麥可法斯賓達領銜主演,以另類手法詮釋經典美國西部片,贏得日舞影展評審團獎的讚賞。同樣於日舞影展一鳴驚人的《女孩愛愛日記》(The Diary of ATeenage Girl),由演員轉戰導演的瑪麗亞海勒(Marielle Heller)改編圖像小說的處女作。故事講述愛上母親男友的青春少女,開啟她對性愛的好奇探索,並以畫筆紀錄她所見的成人世界。

  越南新銳女導演裴金貴(BUI Kim Quy)的《性本幻》(The Inseminator),描述偏遠山林中的三口之家:堅守傳宗接代祖訓的父親、求親屢屢遭挫的兒子,以及渴望愛情降臨的女兒,三人的執念逐漸動搖彼此間的倫理道德底線。此片在越南當地引發爭議,遭政府無理由禁播,卻為影片更增話題。

  不亞於女導演對性別角色細膩且深入的描繪, 韓裔加拿大籍的男導演申大根(Albert Shin)的《她們的孩子》(In Her Place),藉由一名即將出世的嬰兒,牽起一場「母親」身分的交易,計畫卻隨著即將誕生的生命,逐漸崩解。印尼導演艾迪卡攸諾(Eddie Cahyono)的《海邊的希娣》(Siti),則將鏡頭轉向社會底層家庭中的女性生活,以黑白片的手法呈現扛起經濟重擔的悲苦內心,在流暢的故事、攝影,以及女主角的亮眼表現下,令此片更為深入寫實。

  社會性及爭議性議題入戲

  自學成才的墨西哥視覺藝術家阿特米奧納羅(Artemio Narro),引發爭議的《惡女夜遊》(I Stay with You)則反轉厭女情節,講述一群在夜間狂歡獵豔異性的女人,原本輕鬆歡樂的氛圍卻在獵物上鉤後急轉直下,毫不遮掩地展示人類所潛藏的暴力獸性,挑戰社會既定的性別設定。

  年僅二十七歲的俄羅斯導演艾凡塔爾多斯(Ivan Tverdovsky)的《廢青同盟》(Corrections Class),以中學特教班為題,描寫不容於社會的青少年們,隨著美少女新同學帶頭搗亂、頂撞師長,以及同學間的爭風吃醋,讓這群荷爾蒙旺盛的少年們逐漸失控,付出超乎想像的成長代價。以導演幼時經歷為靈感的《吾愛吾詩》(The Kindergarten Teacher),則深入幼稚園教師和天才兒童之間的師生關係,從起初守護學生的本能到佔有慾的展現,兩人看似和諧的關係逐漸變調。

  一同角逐柏林影展最佳電影處女作的以色列作品《情人·俘虜·偷車賊》(Love,Theft and Other Entanglements)與巴西電影《愛在潮浪洶湧時》(Seashore),這回又再次碰頭。《情人·俘虜·偷車賊》描述專偷以色列汽車零件的巴勒斯坦竊賊,意外偷到綁架以色列士兵的贓車,使他原本鋌而走險的生活更加顛簸。《愛在潮浪洶湧時》以一對相伴前往濱海小鎮的多年好友,兩人的情誼卻隨著旅途間的相濡以沫,產生微妙變化,揭開彼此之間的真實情感。

  泰國導演傑括瓦尼坦隆(Jakrawal Nilthamrong)贏得鹿特丹影展金虎獎的《消失點》(Vanishing Point),以一張血淋淋的車禍現場照片,以及一位警察和強暴犯模擬犯罪現場的事件為引線,串起看似無關卻緊密連結的破碎片段,將慾望、命運和生死存亡緊緊交纏,帶給觀眾另一種生命的體悟。(文、圖由《文化快遞》提供)

  文、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