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上尋古茶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西雙版納,茶樹
  • 发布时间:2015-06-02 12:05

  陽春三月,正是雲南茶區忙碌的時節。從西雙版納首府景洪驅車四十五分鐘來到茶馬古道重鎮勐海縣,這裡是茶的海洋。當地少數民族告訴我,「勐」是平原之意,可是這裡卻是群山環抱,鮮有平地。汽車繼續行駛,穿過勐混壩子的稻海,途經老曼娥就是布朗山。這個有著一千三百年歷史的布朗族寨子依山而建,山頂的金光佛塔隱約其間,村前良田數頃,有潺潺溪流穿過。據說,這裡有千年古茶樹,我專程探訪。

  朋友的引薦,我結識了拉祜族崔大姐,她很懂茶,在勐海有「茶仙」之稱。我迫不及待地請崔大姐讓我見識一下千年古茶樹,大姐笑了,她說,千年古茶樹我一棵也沒有,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經過長期調查,目前發現雲南現存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千年以上古茶樹三十二棵,棵棵是國寶,隱在深山中,見它比見大熊貓難。

  「不過,三、五百年的古茶樹我有一片。」大姐一句話重新喚起我的好奇心。

  我們行進在山間小路上穿梭在樹叢裡,就是不見茶園。正在我疑慮重重時,崔大姐打開我心中一串串問號。「這片小樹林就是我的古樹茶園。」她說。我一眼望去,這哪裡是茶園,這分明是小樹林呐,只見樹上著少數民族服裝的老者向我打招呼,走近一看,原來在採茶。空山不見人,見遠道來客倍感親切,她操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和我說話,話語中只能感覺到她的熱情。大姐告訴我,老人是她姑媽,八十歲了,每年都進山採茶,敬神般身穿節日盛裝,這個時候就是姑媽的節慶。

  改革開放之初,崔大姐家分了這片茶山,當時茶葉很便宜,一斤茶換不到十斤米,很多茶農砍樹種糧。世代種茶的崔大姐家,慘淡經營古樹茶。到了二〇〇六年,以「娜蔔」命名的古樹茶售價在萬元以上,就在這一年,她就辦起了自己的小茶廠。

  我們從茶山來到茶廠,品「娜蔔」。崔大姐拉祜族名字叫「娜蔔」,娜蔔說起雲南茶如數家珍:雲南有茶園五百九十五萬畝,在二十七個縣境內發現了三百年以上的茶樹,一千畝以上連片古茶園共十四片,面積達二十一點二一萬畝,有收藏價值的普洱茶指的多半是這些。

  在茶人的眼裡,茶樹有多高茶的根系就有多深,古樹茶因葉子是來自樹根深入土壤的大樹,根部吸收地下的養分多而使葉子具有轉化價值的物質多,根深葉茂通神靈。娜蔔認為這就是古樹茶的真諦。她的好茶標準:有生命有靈魂。

  娜蔔說,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茶湯細密,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久留於口腔、喉頭。

  談話間,娜蔔的古樹茶泡好了,倒入品茗杯,只見杯壁上的小氣泡緩慢升騰,在杯面集結。她說,泡沫多而長久,說明這款茶有生命力、有靈魂。我呷了一小口,體會到了它的細密和醇厚,感受到一股來自高山闊野般的靈氣。

  文/汪之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