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概念和鲜明的立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
- 来源:艺术与设计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民生银行,当代艺术,现代美术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3 13:05
民生银行在上海已经成功运营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和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而迟迟未见动静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历经三年的筹备,终于在2015年6月27日开馆,成为民生艺术机构“MSMS”的最新成员。
作为酝酿三年之久的开幕展,势必要“说”点什么,展览所提出的主题——“民间的力量”,暗藏了民生系艺术史层面上的野心,也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民营”身份相吻合。策展人提供了三个解题线索:即民间作为身份、民间作为元素和符号,以及民间作为方法论。
事实上,民间并不是精确的学术概念,但将民间作为概念提出,立场却是鲜明的。从中国传统来看,民总与官相对,民间就是官方、体制的对立面,与之内涵相近的词还可以找出很多,非官方、体制外、在野、边缘等等。强调“民间”,其立场显然是要强调边缘对中心的制衡,强调对多元线索的支持。
展览由三个大板块构成,特邀单元、征集竞赛单元、田野考察创作计划单元,每层一个单元,而特邀单元的部分作品穿插在三层展厅中。76位特邀艺术家的94组作品和88件征集作品,再加上四组田野考察汇报性的展出,把8200平方米的展馆填得满满当当。如此众多的作品构成大规模的展览,虽然难免有数量过剩之感,但相对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结构,还是比较成功地传达了展览的企图和脉络。
征集竞赛单元从征集作品到评奖机制,都在形式上回应了展览的主题。参展作品面向全社会征集,不设门槛,于2014年10月10日启动,2015年1月10日结束,历时约三个月,共收到8539件作品。评选的方式也在传统的组委会、专家评审之外,增设了网络投票,将评选本身与“民间”建立起联系。且不评论这一次尝试的效果是否真的可以反映“民意”,也不去深究对于当代艺术而言,“民意”在多大程度上做出了影响,这一方式的确在开馆前为展览造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着实提升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在“民间”的影响力。展出的88件作品不乏一些活跃艺术家的作品,牛文博的《我房间的每一个m3》获得评委会大奖,获得奖金18万元。这是他大学毕业后的一件作品,牛文博将自己生活了一年的房间(3×3×4m)内部的摆设重新制作出来,然后以一立方米为单位进行分割,重新布置出一个空间。他将个人的私密空间暴力分割后呈现在公共空间,形成了隐私暴露与碎片世界的双重焦虑。金奖颁给了莫毅的摄影系列作品《我的邻居》和蔡远河的机械运动装置作品《错位与异化》,31名金银铜奖的获得者分享了剩下的32万元奖金,也因展览所采取的网络投票制度收货了不小的曝光率。
“民间”的身份一直贯穿在当代艺术发展脉络中,尤其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期,作为意识形态化的官方艺术的对立面,当代艺术以“民间”面貌登上历史舞台。
特邀单元是从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发展脉络中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前半部分尤其凸显了早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民间状态,包括星星画会、无名画会、四月影会、北方艺术群体、池社、厦门达达等民间艺术团体的先锋作品,重现了热闹非凡的中国当代艺术发端期。
然而,“民间”并非当代艺术唯一的发源地,参与者身份也并不一定是完全“民间”的,美术院校的师生和官方媒体的编辑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栗宪庭、吕胜中、徐冰等都并非“民间”身份。最初以民间身份开始艺术生涯的一些人,如今也有很多在体制内任职。与身份标签相比,民间作为创作的元素和符号,可发掘的资源则更为丰富。
如果以民间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符号库,那么整个当代艺术几乎都可以归属于“民间”领域。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挪用和转换。郑国谷的《阳江青年的生活与梦幻》将大量关于阳江青年的底片排在一起,同时显影在一张相纸上,以集合的形式直接展现给观众。同样类型的是韩磊和王宁德的作品,都是直接将第一现场以摄影的方式凝固保存,放置于艺术空间中展出。这些摄影师作为艺术家对“民间”进行拣选和裁切,并有限地进行干预。在他们的镜头下,民间不仅是与官方相对的概念,似乎也与“精英”社会形成了二元对立关系。
以吕胜中为代表的艺术家对“民间”符号的挪用,更多的是探寻民俗、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传承与当代生活中现代性的连结与冲突。和他名字背后所关联的“小红人”系列作品相比,此次展出创作于2000年的作品《替身》并没有直接的“民间”代表性。
曹斐和欧宁2003年制作的代表作品《三元里》,与这次展览的主题格外契合,快切镜头、电子音乐下的三元里城中村,形成了相对落后的“民间”与高端国际化的“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作为方法的“民间”,显然与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相关,田野调查项目中可以看到对这一线索的坚持和努力。
这一计划从2014年11月启动,四组年轻艺术家和学者,深入青海、贵州、西藏和安徽四地,记录来自田野现场的社会现实,将“民间”作为一种以探询和对话底层人文为视角的艺术方法,并以视觉和文字相结合的“报告”呈现在展览中。
“国道计划——反排村,月的另一面”项目中,小组成员进入到仅有五分之一村民可以讲汉语的反排村,从村庄起源的神话到现代治理,考察每一个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的动因,分析村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展现出一个复杂的现代化进程个案。“货币与边疆——作为社会媒介的钱”探索作为香格里拉想象的重镇八廊街背后,以“钱”作为“媒介”的社会系统。“更远的鹰——杂多县瓦里滩孤儿福利学校”,聚焦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这里的藏民正在改变以往单纯的游牧生活,开始让后代接受文化教育。
“小岗的小岗——安徽小岗村调研创作”,对原小岗生产队所在的现“迎宾大道”两侧村民进行家庭审美调查。通过了解他们对家居用品、房屋装修与个人服饰的审美意见,掌握某些时代特质或隐藏的情绪。这四个项目为社会调查如何转译为当代艺术创作语言提供了范例,可以看到艺术家对材料的运用、对审美元素的敏感、对数据的视觉化呈现。
在美术馆入口处,艺术家颜磊创作的《民间的力量发光体》就悬挂在展览标题“民间的力量”上,像一只硕大的独眼审视着来往的人群,也像一盏巨大的车灯,要照亮展览标题所代表的道路——以当代艺术介入当代社会生活,这应该就是民生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野心”。
文 Article>杨扬 Yang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