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瘟疫——肺结核

  • 来源:高峰
  • 关键字:白色瘟疫,肺结核,肺部感染
  • 发布时间:2015-09-10 16:13

  结核病最多发生在肺部,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尤其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耽误就诊。全世界每天有五千人死于此病,到底这异常骇人又棘手的呼吸系统疾病到底是什么?

  肺结核,俗称「肺痨」或「咯血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这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除肺部病灶沿支气管扩散外,还能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传播到肺外组织引起肺外结核,而头脑、肾脏、皮肤和骨骼都可能受影响。

  十九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美洲流行猖獗,被称为「白色瘟疫」。因为当时无药可治,每7人就有1人死于此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有17亿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占世界人口1/3,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约有900万新发病例,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已超过艾滋病、疟疾、腹泻、热带病死亡的总和,成为传染病中第一号杀手和最大的死亡疾病。

  而在五六十年代,它也夺走许多本地人的性命。当年,一些50岁以上人士,体内已有肺结核病菌潜伏着,只不过病菌处于静止不活动状态,其中约有5%的人在过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因为抵抗力降低而发病。据卫生部的数据,1960年每10万人就有307个人患此病。到了2007年,每10万人有35个人患病。2008年则总有1451个肺结核新病例。而至2013年在本地的结核病新病例中,1420名患者是新加坡居民(其中248名是非土生新加坡人),另外有1381名患者是外国人。

  临床症状

  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感染初期无明显症状,长时间观察病人多表现为低热、夜间盗汗、咳嗽(超过3个星期)、咳痰、心悸、气短、乏力、厌食、体重下降消瘦、轻度水肿和伴有少量咳血。尤其近些年来,人们营养增加,体质较好,加上抗肺痨药物的广泛应用,故在发生肺结核病后,部分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检查时才被发现。

  而老年人临床发病更不明显,症状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混淆,故误诊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老人肺结核常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存。也就是说,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药物一周以上,感冒不见明显好转,或是用药后发烧基本消失,其他症状(特别是咳嗽吐痰、疲乏食少)依旧时,应作胸部X片检查。

  曾经患过肺结核者,一旦再有前述症状,或反复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作胸部X片检查。胸片检查无其它疾病又不能确诊结核病时,应作胸部CT检查,仍不能确诊时,最好去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做痰检、痰培养或结核抗体检测。

  倘若确诊为肺结核病,也不必惊慌。因为,现在使用的多种抗结核药,疗效比较理想。肺结核几乎可100%康复。只要遵照医生所嘱,按时足量满疗程服药,肺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治疗和预防

  陈笃生医院结核病控制中心(TB Control Unit)高级顾问医生徐敏英说,结核病在现时全球都属于致命传染病,如果没有及时获得诊治,死亡率很高。证实患上肺结核者将同时服用数种不同的药物组合,一般治疗过程须至少6个月。

  肺结核患者怕受到歧视,担心会因病失去工作,导致很多患者不愿接受治疗。徐医生也说:「肺结核患者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无法完成整个疗程,肺结核病菌可能产生抗药性,如此反而更不好。」她强调一定要及早治疗,而且要把整个疗程的药物吃完。只要过了首两周的治疗,病患就不会再传播病菌,可以照常生活、上班。

  根据国际惯例,肺结核患者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服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确保完成整个疗程。这么一来,医务人员也能知道药物是否引起副作用。新加坡卫生部也警告,在传染病法令下,一再中断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可能被扣留在陈笃生医院的传染病中心,直到痊愈为止。

  卫生部自1997年开始推行旨在鼓励病人尽早诊断和接受完整治疗的消灭结核病运动。其中一项措施——「直接观察疗法」就是鼓励肺结核病人在6个月疗程期间,每天到诊所服药。若是到政府综合诊疗所看病,而且只是服用普通药物,病人能在全国肺结核计划下获得药物津贴。而外来移民成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之前,必须接受肺结核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多数的新公民来自中国和印度等肺结核较普遍的国家,潜伏性肺结核患者在本地社群的比例也将较高,或演变成活跃型肺结核的机会相对增加。

  卫生部强调,制止肺结核传播人人有责。肺结核患者应及早诊断并且接受全程治疗,这可制止肺结核传播。此外,无论是否结核病患者,任何人出现咳嗽或打喷嚏症状时,都应该用纸巾遮口或戴口罩,以免病菌传播开来。保持家居环境清洁,确保室内通风、空气流畅也很重要。

  另外,卡介苗预防接种可提高机体对杆菌的免疫力,是孩子防止结核感染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已衰退,对老年人接种卡介苗已很难起到预防作用。定期为老年人做胸部X线检查可对早期发现肺结核有重要意义。

  饮食保健

  1.补充含铁的食物:肺结核患者往往会伴有咯血,甚至可能出现贫血,应注意多吃一些肝、动物血、绿叶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2.不宜食用过多的脂肪:脂肪虽能供给较多的能量,但过多的脂肪摄取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特别是肝脏的负担,从而影响食欲。有消化功能障碍者,更应限制脂肪的摄入。一般脂肪供给量每日每千克体重不得超过1克,且以植物油为佳。

  3.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维生素A能增强上皮细胞抵抗力,B族维生素可促进机体代谢过程,维生素C能增加机体抵抗力,维生素D可帮助钙的吸收。故应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维生素A、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鱼肝油,增加饮食中钙、磷的含量,以促进病灶愈合。

  4.多食用乳制品和海产品:如牛奶、无糖酸奶、海带、海虾等。常喝骨头汤,熬汤时加少许醋,有利于钙的溶解;选用骨粉,以补充钙、磷。患有结核病的患者选用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可以补充因组织破坏而造成的蛋白质的损失。由于结核病人的蛋白质消耗较多,而蛋白质又是供给细胞生长、修补以及制造抗体的来源,因此供给应充足。

  总结

  应提高对老年结核病的高度警惕,当老年人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或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乏力,消瘦等呼吸道或非呼吸道症状时均应想到结核病的可能并作相应检查。

  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易感肺结核。调查发现,那些因不同原因引发的免疫功能低下、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以及患有硅肺、糖尿病、癌症、精神疾病的老年人特别容易患肺结核。在这些易感人群中,约1/4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极易被综合医院误诊而成为慢性传染源。此外,老年肺结核患者耐药、复治和难治者居多,住院病人耐药率可高达90%以上,约三成的老年患者需反复治疗,且病灶空洞多,排菌多,最后发展为「不治之症」。因此控制老年肺结核应该成为防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主题。

  50岁以上男性小心!

  肺结核患者以50岁以上的男性居多。在2008年新加坡本土1451起病例当中,男性病人占了1022起(70.4%),其中50岁以上的国人则占了59.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