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我大便失禁了!

  • 来源:高峰
  • 关键字:大便失禁,直肠病
  • 发布时间:2015-09-11 08:27

  大便失禁是指未能控制放屁、液体或固体粪便流出肛门外。数据指出,大约百分之一至二的人,有大便失禁迹象,而情况女性比男性普遍……

  排出大便主要由包围肛门口的括约肌控制,当中包括:外肌、内肌、随意肌、不随意肌等。要有效控制排便,必须有效控制以上肌肉运作。大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当中以下数类人士属于高危一族:

  1.曾生产的女性

  由于女性的阴道与排出大便通道邻近。当孕妇生产时,有机会需要缝针或出现阴道爆裂,亦有机会伤及盆腔、出现会阴下垂、甚至伤及神经线的现象。如生产时伤及括约肌,就有机会影响日后控制大便排放的能力。

  2.年纪较大的人士

  年纪愈大,肌肉鬆弛的机会增高,令大便失禁情况较常发生。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士会较易发病,当中女性发病的机会,比男士高八倍。

  3.大肠及直肠病症

  大肠出现发炎、分泌问题,或直肠容量不足,便会影响神经反射,出现大便失禁问题。

  4.便秘

  当身体出现便秘时,粪便因不能排出而积存于体内,与排泄相关的神经线会出现条件反射,流出液体,形成大便失禁。

  5.先天问题

  当患者因先天问题,例如没有括约肌或肛门走位,便会大便失禁。患者一般需要透过手术及训练改善问题。

  6.其他因素

  曾进行痔疮或肛门附近相关的手术、柏金逊症及脑退化患者,有机会因伤及括约肌或神经线而大便失禁。

  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者大便失禁的情况,以不同方式治疗。

  1.注意饮食

  如情况轻微,病人可透过饮食,如进食较多蔬菜、含纤维食物,帮助大便转为固体,减少液体流出。

  2.服用止泻药

  可减低大便次数,令粪便转为固体。然而,病者有机会出现作呕、肚痛等副作用。

  3.使用灌肠药

  如因直肠容量不足够而引致大便失禁的病人,可靠药物先排出粪便,减少对日常外出的影响。

  4.多做盆腔运动

  如情况不严重,可多做盆腔运动,训练提肛肌的功能。建议每天做十多至二十次,每次收缩三秒。透过训练盆腔增强收缩功能,从而控制大便失禁的问题。

  5.施行手术

  如中度严重的患者,如发现出现括约肌破裂,便需要进行括约肌补缝手术。

  6.中央或周边刺激神经线方法

  如因神经线传递问题而发病,可透过此方法刺激神经线,从而刺激括约肌。

  7.设「造口」

  如情况较差的患者,有机会需要于肠道开设「造口」,使用「假肛」,使大便于「造口」排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