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正由传统学校教育逐步开始创新,探索关于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切合,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不足,进而从教育本身进行改革、构建互惠共利的动力机制、责任与义务的约束机制、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落实外部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设想,以提高体育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了我国教育的十大改革试点工程,其中就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试点,“是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建设的重点是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什么样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体育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现阶段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不足

  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各体育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少数学校牵头成立了体育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董事会、理事会,也制定了章程,签订了相应的协议,但校企合作总体上还处于松散的、无组织的混沌状态,未形成有内部治理结构的社会组织形式,未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及中介组织的主导作用。更谈不上真正把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利益关系联系起来,形成产学联盟、股份实体、共享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同体、专业学院和产学园区等利益捆绑的合作办学实体。

  参与合作主体与合作内容的局限性。校企合作的主体局限于各种体育企业、各级各类学校与培训机构等。参与主体不广泛,在与地方政府、局直属单位、体育行业各类协会、体育产业部门和社区的合作有待拓展。

  另外,大部分合作仅仅停留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合作就业等方面。既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现人才的对口培养,则学校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凸显与实践环节相关的特点,这里的“实践”并非是指可用于实践的技能、方法和意识形态,关键还在于能够与合作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相关的各类工作能力。目前学校在人才培养的众多环节中有合作之名却无合作之实。

  校企合作的滞后性。体育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涉及到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指导、各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体育管理、营销、策划等诸多专业方向,但是无疑是基于“体育”学科相关内容而设计的,在选择合作企业方面,具有较强的被动性。而目前效果良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校方与企业之间达成临时委托性的人才培养共识,与非订单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临时性、阶段性特征明显。因此,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未能就市场、人才、教育等相应的信息进行良好的共享,导致人才培养的共识方面不到位;另一方面,合作双方没有就人才培养本身进行长期规划,缺乏相对一致的管理部门。

  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构建

  教育本位工作的改革

  体育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要对接体育产业,准确进行专业定位,应将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规范和内容等作为标尺,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改革方面应体现项目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其次,要以岗位为项目单位,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流程式教学,真正实现 “做中学”和“学中做”。

  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

  互惠共利的动力机制。政府对于校企合作单位应予政策支持,打开合作双方在初始阶段的壁垒;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应当良好地进行沟通,均衡相互之间的利益,确保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如与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共建专业、成立股份实体、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和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共赢。

  责任与义务共担的约束机制。校企合作的潜在利益决定了双方均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建立学校和企业双方相互约束的机制。例如: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联合管理纲要,在确保学生正当权益的前提下,采取双方约束的办法,对实习学生和订单班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不仅是学校在企业中的个体代表,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员,必须遵守企业规定,不得违背企业利益指向。

  外部保障工作的落实

  校企合作效果,初期决定于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之后取决于彼此的信任,但是两者在利益上的平衡点很难把握,因此需要第三方--政府部门的介入,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领导和统筹。

  政策方面,政府应就合作双方主体的资格、权利和责任义务、内外环境、运行方式、反馈调控、合作目标,制定明确可执行的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

  由行政官员出任学校发展委员会主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发项目,加大引导力度,鼓励体育企业、行业参与办学,找到双方在体育人才培养及市场定位方面的共通点,通过规定优惠政策、人才就业政策等使双方拥有更多的合作可能。

  近来,我国各项体育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抓住这一发展趋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体系,是当下体育高职院校亟待思考的问题。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体育高职院校“产、学、研、训、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产、学、研、训、赛”五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ZJA2013025);2013年湖南省体育局体育科学学会社会科学课题《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陆晓燕 苏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