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春汤包

  汤包的皱褶要细密,要整齐,看起来像浮雕,收口要捏成鲫鱼嘴的形状,上面填塞了蟹黄,使汤汁不会外溢。

  包子上来了,端端正正放在小小的蒸笼里,矜持地发散着热气。看起来有点扁,软塌塌的,像是在蒸笼里睡了一觉,还没醒过来。那姿态当然说不上娇俏,不会联想到美人春睡,却的确是慵懒,像三伏天挥着蒲扇,搬了张竹躺椅,躲在树荫底下午寐的胖大嫂。

  朋友说,这就是蟹黄汤包了,皮薄汤多,瘫在蒸笼里面,站不起来的。我们镇江人有个说法,“放下来像口钟,拎起来像灯笼。”我说,钟可是有固定形状,站着挺硬朗的,武侠小说里总是出现一个情节,一口钟从天而降,把人扣住,怎么敲打也出不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拿钟来形容软趴趴的汤包,一戳就破,似乎不太妥当,说它“提起来像灯笼”,倒还恰确。朋友说,你先别批评,吃的时候得小心,至少要注意镇江人的另一个说法,叫“慢慢移、轻轻提、先开窗、后喝汤”,否则管保你还没吃到嘴里,汤就洒了一桌子,要不然就烫坏你舌头,让你口腔里面脱层皮。

  朋友的警告还是要听的。吃汤包的诀窍,我也略知一二,以前在上海也吃过乔家栅的大汤包,吃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带点戒慎恭敬的虔诚,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囫囵乱吞。否则,嘿嘿,后果自负。所以,我轻轻挑起像灯笼一样的汤包,慢慢移到碗里,谨慎地咬开一个小口,先吸了口气,好像打太极拳起手之前,气纳丹田,凝神聚意,然后才凑上前,啜了一小口,嗯,味道好,香喷喷,甘滋滋,再啜一小口,渐入佳境,甜丝丝,滑溜溜,再啜一大口,哎呀,浓郁郁,烫煞煞。虽然已经注意了,但是美味当前,毕竟没有老僧入定的功力,一不小心,还是烫了一下。

  镇江人讲到汤包,总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最不服气的是扬州的富春汤包。朋友说,扬州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当年有过盐商,不就是祖上比较阔吗,总把镇江压得喘不过气,拿古代的气势来威慑我们。扬州人好吹,吹他们的富春茶社,说富春包子如何如何,富春汤包天下第一,其实是徒具虚名,欺负我们镇江老实。我们镇江的醋不必说了,宴春酒楼的肴肉也绝对是天下第一,就是宴春汤包,也比富春汤包好吃。

  朋友讲的,或许有几分道理。我在十几年前专门探访扬州的富春茶社,吃过名满天下的富春包子,觉得还不错,却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没吃到富春汤包。今年再度游览扬州,由当地老饕带到富春茶社老店,专门点了蟹粉狮子头与蟹粉汤包。狮子头滑嫩香糯,确是极品,恐怕太上老君炼丹也炼不出更美味肉丸。可是,那汤包却浓浓的一股猪腥味,骚的很,难以下咽,使我怀疑那天做包子的肉馅,来自一条死猪。总之,对富春茶社的汤包,第一印象十分负面,也就首肯了朋友对他家乡汤包的赞誉。

  镇江宴春酒楼是老字号了,始建于1890年,门口还悬挂着一副嵌头联“宴开桃李园中一觞一咏,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宴春”之名,就取自对联的头一个字。本地人对宴春汤包自诩不说,还认为镇江是中国汤包的创始地。他们最喜欢讲的历史古迹,就是北固山的甘露寺,说三国时期刘备招亲就发生在此地。刘备去世后,孙夫人悲痛欲绝,在北固山祭江亭祭奠亡夫,用的是肉馅馒头,由于肉馅不足,将肉皮煮烂剁碎,拌进肉馅里充数,就发明了汤包的制作工艺。传说当然不可当真,不过却明确指出,发明汤包的过程,就是在猪肉馅里面掺进比较便宜的肉皮。没想到却造就了令人流连的美味,成了地方美食的一绝。镇江的汤包皮薄,呈半透明状,汤汁饱满,口味鲜甜。有人称之为“灌汤包”,其实汤汁并非灌进去的,而是肉馅充满了剁碎的肉皮,蒸热后自然融化成汤汁。

  蟹黄汤包讲究加入蟹黄和蟹肉,不但可以提味,也使得口感更为滑润。当地的食家说,真正美味的关键在肉皮剁碎之后,还要加入高汤调味,而调味的用料就是最高机密了。汤包的皱褶要细密,要整齐,看起来像浮雕,收口要捏成鲫鱼嘴的形状,上面填塞了蟹黄,使汤汁不会外溢。放进小笼急火蒸熟,连笼一起上桌,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别忘了,汤包好吃在烫,麻烦也是烫。吃的时候不能心急,必须按照规矩,“慢慢移、轻轻提、先开窗、后喝汤”,放点镇江香醋,其味无穷。

  在镇江几天,吃了宴春汤包,觉得自己像苏东坡在黄州吃猪肉那样,舒坦得很。

  (编辑 李秀芳)

  文 俞益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