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多赢家:灵活配置占主流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灵活配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13 14:48
从同一起跑线出发,经过短暂的奔跑后,胜负格局初现。
2009年9月首批产品成立时,公募基金一对多背负并被寄托了“稳赚不赔”的心理预期。一年后,其中的一些实现了30%的绝对收益,但仍有部分产品净值达不到业绩比较基准。
如果说一年的期限难以决定最终胜负,但在基金公司之间,一对多业绩梯队逐渐形成似乎已成业界的事实,它们背后因业绩分化凸显的制度问题更值得关注。
专户一对多业绩为何会遭遇尴尬?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招商基金专户投资部副总监杨渺表示,这主要缘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基金管理人对产品定位不清,在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间摇摆;二是投资者要求严苛,既要绝对收益也要相对收益,这并不现实。
“基金公司对专户的定位,最终设计什么样的专户品牌,决定了每个公司专户发展的差异。未来整个行业的分化在所难免,不排除有很多公司会慢慢退出专户市场。”他表示。
分化缘于定位差异
Wind数据显示,自2009年证监会放行“一对多”专户产品以来,至今共有34家基金公司发行了超过180只一对多产品,总规模近200亿元。从市场占有率看,发行数量前十大基金公司市场占比近50%。
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逾10只一对多产品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近1/3产品业绩在1元以下。就业绩而言,广发、招商、易方达、海富通、汇添富和大成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对多”表现靠前,博时、华夏和华安等其他资产管理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的业绩并不明显。
一对多是基金公司对新盈利模式的探索,相对于公募基金,其产品投资标的更加多样化、投资策略更灵活。安信证券数据显示,目前一对多产品中有83%充分利用了0%到100%资产配置的灵活性,灵活配置类型产品占据主流。
但截至目前的数据看,一对多首尾业绩差距超过30%,出现较严重的分化。对此,杨渺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多个销售渠道的反映看,投资者对国内专户投资市场并不尽如人意,而原因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首先,投资者对一对多期望高,导致专户一对多理财处境尴尬。基金持有人希望一对多在熊市下跌过程中不能赔钱,同时在市场上涨中跑赢市场、跑赢公募,是在用相对收益来要求一对多。
其次,部分公司对一对多业务定位不清。目前多数一对多成立时间在3200点左右位置,不少投研人员从业时间短,且大部分是公募基金出身,导致一些专户投资管理人未想清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
《投资者报》记者从银行销售渠道获得的专户业绩表来看,周涨幅、月涨幅和年内涨幅排名仍然存在,而公募基金明星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业绩,被用来作为业绩对比。
杨渺认为,正确认识专户理财的产品定位,是做好专户投资的必要条件。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把专户业务作为独立的公司来经营运作,决定了每个公司专户发展的差异。“如果在制度上能够实现比较好的设计,专户就会发展得很快。如果制度没有很好的设计,以后可能还会选择去做公募。”
从海外市场看,专户理财市场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发展好。“比如摩根士丹利做得比较好,但摩根大通几乎不涉足。国内以后也是如此,不是所有公司都在专户市场上做得特别有影响力,与公募基金一样都会产生分化。”杨渺指出。
透析一对多赢家操作思路
由于一对多产品没有公开的产品说明书,且披露信息非常有限,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研究人士均表示,无论是跟踪一对多净值,还是对其进行分类,都较为困难。
但一些赢家的操作风格已慢慢浮出水面。据了解,杨渺所在招商基金目前共有6只一对多产品,迄今净值全部保持在面值以上。
谈及一对多运作优异的原因,杨渺表示,首先是专户投资团队拥有多元化投资经历,社保基金管理经验丰富,能在不同风格市场上把握收益;其次是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好,不注重业绩排名;最后在于对保本投资策略运用,即注重在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再逐渐去把握扩大收益运用的策略。
在个股选择上,也有较鲜明的原则,“先把有确定性成长收益的公司作为基础性的投资,构建一定的安全垫,对于主题类投资、估值比较高的概念性投资,只作为辅助性配置工具。”
在专户赢家中,存在着另一种迥异的投资风格,如汇添富基金旗下一对多在今年1月至7月,一度在一对多业绩排名前10中占据5席。该公司专户投资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专户业务单只产品规模小,仓位灵活度高,是偏重个股投资的最佳理财品种。”
他认为,在市场波动中,通过资产配置来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挖掘成长股获超额收益的概率更高。但该人士同时强调,做绝对收益首先就要学会对大盘趋势进行判断,一定要做好回避中期调整风险的准备,一次重大错误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对于专户业务在不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所处位置的差异,杨渺认为,一对多可看做是对银行高端客户的增值服务,而管理费和激励机制与业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他透露,公司准备加大专户的发展力度。
“一是加大产品的发行,比目前增长20%—30%,把规模做上去;二是加大专户投研人员的配置,扩充后做出特色;三是针对不同需求策略的投资者设计不同产品,如加大保本类产品的发行。”
创新产品工具的缺乏同样是一对多发展的制约。杨渺表示,不少公司在争夺设计运用股指期货投资策略的一对多产品,“但使用股指期货同样是双刃剑,新工具跟高收益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需要在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对其运用好的基础上,再去发行这样一只产品。”
投资者如何抉择
由于证监会不允许基金一对多对外发布业绩等数据,信息不透明成为困扰投资者判断与选择一对多的瓶颈。杨渺对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择一对多既要看收益率,也应关注其业绩稳定性,并考察公司的整体能力。
首先,可以从银行渠道了解到每家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的业绩数据;其次,要看一对多业绩的整体性,是一只好还是整体好,并看其业绩持续性。
“特别要去看其在市场上涨与下跌中的不同表现,而不是简单地去看收益率的高低。比如假设有一只基金的净值是1.2元,另一只基金净值是1.15元,但经过一段时间,前一只跌到1元,而同期另一只还是在1.15元附近,显然后一只产品的稳定性更好。”
杨渺将一对多等专户产品定位为“公募的平台,私募的产品”,虽然产品跟私募类似,但由于有公募背景,公司规模更大、投研团队更强,发展上比私募更占优势,且在监管和信息披露上更透明更规范。
……
2009年9月首批产品成立时,公募基金一对多背负并被寄托了“稳赚不赔”的心理预期。一年后,其中的一些实现了30%的绝对收益,但仍有部分产品净值达不到业绩比较基准。
如果说一年的期限难以决定最终胜负,但在基金公司之间,一对多业绩梯队逐渐形成似乎已成业界的事实,它们背后因业绩分化凸显的制度问题更值得关注。
专户一对多业绩为何会遭遇尴尬?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招商基金专户投资部副总监杨渺表示,这主要缘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基金管理人对产品定位不清,在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间摇摆;二是投资者要求严苛,既要绝对收益也要相对收益,这并不现实。
“基金公司对专户的定位,最终设计什么样的专户品牌,决定了每个公司专户发展的差异。未来整个行业的分化在所难免,不排除有很多公司会慢慢退出专户市场。”他表示。
分化缘于定位差异
Wind数据显示,自2009年证监会放行“一对多”专户产品以来,至今共有34家基金公司发行了超过180只一对多产品,总规模近200亿元。从市场占有率看,发行数量前十大基金公司市场占比近50%。
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逾10只一对多产品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近1/3产品业绩在1元以下。就业绩而言,广发、招商、易方达、海富通、汇添富和大成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对多”表现靠前,博时、华夏和华安等其他资产管理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的业绩并不明显。
一对多是基金公司对新盈利模式的探索,相对于公募基金,其产品投资标的更加多样化、投资策略更灵活。安信证券数据显示,目前一对多产品中有83%充分利用了0%到100%资产配置的灵活性,灵活配置类型产品占据主流。
但截至目前的数据看,一对多首尾业绩差距超过30%,出现较严重的分化。对此,杨渺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多个销售渠道的反映看,投资者对国内专户投资市场并不尽如人意,而原因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首先,投资者对一对多期望高,导致专户一对多理财处境尴尬。基金持有人希望一对多在熊市下跌过程中不能赔钱,同时在市场上涨中跑赢市场、跑赢公募,是在用相对收益来要求一对多。
其次,部分公司对一对多业务定位不清。目前多数一对多成立时间在3200点左右位置,不少投研人员从业时间短,且大部分是公募基金出身,导致一些专户投资管理人未想清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
《投资者报》记者从银行销售渠道获得的专户业绩表来看,周涨幅、月涨幅和年内涨幅排名仍然存在,而公募基金明星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业绩,被用来作为业绩对比。
杨渺认为,正确认识专户理财的产品定位,是做好专户投资的必要条件。目前已有基金公司把专户业务作为独立的公司来经营运作,决定了每个公司专户发展的差异。“如果在制度上能够实现比较好的设计,专户就会发展得很快。如果制度没有很好的设计,以后可能还会选择去做公募。”
从海外市场看,专户理财市场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发展好。“比如摩根士丹利做得比较好,但摩根大通几乎不涉足。国内以后也是如此,不是所有公司都在专户市场上做得特别有影响力,与公募基金一样都会产生分化。”杨渺指出。
透析一对多赢家操作思路
由于一对多产品没有公开的产品说明书,且披露信息非常有限,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研究人士均表示,无论是跟踪一对多净值,还是对其进行分类,都较为困难。
但一些赢家的操作风格已慢慢浮出水面。据了解,杨渺所在招商基金目前共有6只一对多产品,迄今净值全部保持在面值以上。
谈及一对多运作优异的原因,杨渺表示,首先是专户投资团队拥有多元化投资经历,社保基金管理经验丰富,能在不同风格市场上把握收益;其次是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好,不注重业绩排名;最后在于对保本投资策略运用,即注重在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再逐渐去把握扩大收益运用的策略。
在个股选择上,也有较鲜明的原则,“先把有确定性成长收益的公司作为基础性的投资,构建一定的安全垫,对于主题类投资、估值比较高的概念性投资,只作为辅助性配置工具。”
在专户赢家中,存在着另一种迥异的投资风格,如汇添富基金旗下一对多在今年1月至7月,一度在一对多业绩排名前10中占据5席。该公司专户投资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专户业务单只产品规模小,仓位灵活度高,是偏重个股投资的最佳理财品种。”
他认为,在市场波动中,通过资产配置来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挖掘成长股获超额收益的概率更高。但该人士同时强调,做绝对收益首先就要学会对大盘趋势进行判断,一定要做好回避中期调整风险的准备,一次重大错误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对于专户业务在不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所处位置的差异,杨渺认为,一对多可看做是对银行高端客户的增值服务,而管理费和激励机制与业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他透露,公司准备加大专户的发展力度。
“一是加大产品的发行,比目前增长20%—30%,把规模做上去;二是加大专户投研人员的配置,扩充后做出特色;三是针对不同需求策略的投资者设计不同产品,如加大保本类产品的发行。”
创新产品工具的缺乏同样是一对多发展的制约。杨渺表示,不少公司在争夺设计运用股指期货投资策略的一对多产品,“但使用股指期货同样是双刃剑,新工具跟高收益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需要在先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对其运用好的基础上,再去发行这样一只产品。”
投资者如何抉择
由于证监会不允许基金一对多对外发布业绩等数据,信息不透明成为困扰投资者判断与选择一对多的瓶颈。杨渺对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择一对多既要看收益率,也应关注其业绩稳定性,并考察公司的整体能力。
首先,可以从银行渠道了解到每家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的业绩数据;其次,要看一对多业绩的整体性,是一只好还是整体好,并看其业绩持续性。
“特别要去看其在市场上涨与下跌中的不同表现,而不是简单地去看收益率的高低。比如假设有一只基金的净值是1.2元,另一只基金净值是1.15元,但经过一段时间,前一只跌到1元,而同期另一只还是在1.15元附近,显然后一只产品的稳定性更好。”
杨渺将一对多等专户产品定位为“公募的平台,私募的产品”,虽然产品跟私募类似,但由于有公募背景,公司规模更大、投研团队更强,发展上比私募更占优势,且在监管和信息披露上更透明更规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