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创业板一周岁了!
一年来,新生儿创业板在投资者追捧和抛弃中蹒跚走过;一年的风雨,创业板不仅增添了几分担忧,而且增添了几许成熟并渗透着希望。
遥想去年,“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在推出之时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市场的眼球。人们都热切盼望,新的筹资渠道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从而创造出一批微软、英特尔、亚马逊式的高科技企业。
遗憾的是,大家对于创业板的质疑远远高于褒奖。创业板自首批28家公司上市后,已经扩张到了127家。在队伍发展壮大的同时,创业板公司却被市场打上了高市盈率、低增长、超募资金等不良标签。
很多PE/VC、券商保荐机构因违规保荐、秘密入股等腐败行为频频事发,也给新生创业板投下了深深的阴影。
创业板中,尽管问题丛生,但沙砾中总有金子。周年时,创业板炒作也在慢慢回归理性,《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研究发现:万邦达、世纪鼎立、星辉车模、神州泰岳、国民技术值得投资者关注。
质疑一:两成公司负增长
本来是高增长的创业板在中国却背上了“低增长”的咒语。尤其是今年中报披露后,市场对创业板“成长性”的质疑声空前高涨。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105家有可比数据的创业板公司中,23家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占比高达21.9%。宝德股份、华平股份、南都电源位列三甲,净利润同比跌幅超过50%,达到82.07%、76.60%和69.79%。
相反,中小板和主板市场却能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中迅速获得成长机会。上半年,中小板企业的增长率为45.9%,主板市场为41.1%,而创业板的净利润增速仅有25.6%。
如此令人无奈的业绩表现,被投资者质疑。这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上市前后两副“脸面”,不禁让人猜测公司有过度粉饰账面和包装嫌疑。
质疑二:乱花超募资金
资金超募,按理说是公司得到市场追捧,是好事,但是“不务正业”,却是不该。
截至9月30日,123家创业板公司募资额均超过计划数量,首发预计募资总额为287.59亿元,而实际上首发募资总额却超出553.73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91倍。
从每家公司的超募比例看,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50亿元,超募比例在1倍以上的个股多达103只,占总数的83.74%,超募几乎成了创业板的常态。
创业板成立的初衷是为高新企业打通股权融资渠道,然而,事实发展并非如此。手中握有巨款,很多公司并没有用到主业上。甚至,将超募资金用来偿还银行债务、买房、买车, 有的干脆把资金放在账户吃利息,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公司超募资金太多,而且没有将超募资金用在主业上,这对企业的发展反而不利。
质疑三:高市盈率隐藏风险
创业板的高估值高市盈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在开板之初,就受到口诛笔伐。
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6.7倍,而市盈率最高的宝德股份达到81.67倍,远高于当时全部A股市盈率以及中小板的市盈率。第二批上市公司市盈率,达到了57.19倍。
尽管受到各方的质疑,但是创业板公司却在一片泡沫中继续被推高。2010年中报显示,创业板的平均发行PE为65.59倍,中小板为35.78倍,主板为24倍。
尽管市盈率高高在上,但是显然没有高增长的业绩来支撑,创业板积聚的风险正在加大。
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认为,应该给予一些行业前景广阔、商业模式独特的创业板公司高一点的估值,但也承认绝大多数公司的估值过高。
质疑四:造富运动此起彼伏
一年来,创业板更像个人股东的造富板。在上市企业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背后,是一个个雨后春笋般身价不菲的富豪股东们。
截止到三季度末,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有772位是自然人,以10月8日收盘价计算,至少有400多位迈入了上亿元的财富俱乐部,千万富翁更是达到900人。
会投资还不如会投胎,在这场造富运动里,引起争议无数莫过于娃娃股东。这些娃娃股东,凭借家人给予的股份,年纪轻轻就拥有上千万财富。
向日葵年仅6岁的吴沁怡的持股市值也由发行初期105万元上涨至139.43万元。三五互联的龚含远,13岁,名下约有22万股。莱美药业的党唯真,16岁持有41.26万股。
一点希望:利空之后价值回归
市场中总有机会,创业板也不例外。
在问题丛生的创业板中,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寻找有潜质的高成长企业。随着解禁潮流的临近,相关利空消息已经在9月份有所反映,当月创业板指数下跌了 8%,真正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将会在未来市场脱颖而出。
中原证券分析师顾彦冰认为,10月份创业板可能迎来利空的真空期,有望结束单边下跌,迎来阶段性企稳。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要关注解禁潮带来的创业板投资机会,寻找那些股价波动、但基本面受到市场肯定的公司来建仓。
《投资者报》数据部根据成长指标,也发现了具有稳定增长潜力的5家创业板企业:万邦达、世纪鼎立、星辉车模、神州泰岳、国民技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