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和朋友,游齐鲁第一古村感悟历史,品味文化。车到明水地界,再东行不远便见路边立着一座高大的仿古青石牌坊,上刻《朱家峪》。于是,停车驻足,仰面观赏,但见那阁,造型古雅,朴素天成。有碑文记载:文昌阁,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危阁连云。我惊诧:难道这山野僻壤,竟也是书香之地?看这名字起得多好,当是提醒人们居安思危,发奋读书、明理图强的意思吧。
一位老年村妇迎了上来主动向导。那村妇操一口当地土语,着一身山民的老旧布衣,那情形与这远古的山村浑然一体,她叙说着带我们走进了古村。村妇告诉我们,古村较大,三面环山,立村已经六百多年了,他们朱姓是在明朝年间从河北迁来的,前面有一个山洞,是他们老祖宗曾经住过的,再前面有他们朱氏家祠,家祠里供奉着她们老祖宗的画像……果然,行不多远,在左前方的山崖下有一洞穴,近旁有一石碑,碑文记载:“黄山洞,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始祖朱良盛携眷属由河北枣强迁此洞暂住……”想当初,朱家的先祖朱良盛在元末明初从河北枣强县迁来此地,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住进了古村边的一个山洞苦捱日月。他那时候不会想到600年以后的今天,子孙繁衍,门庭光耀,从幽闭的古村走向世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吧。
一级级条石垒砌的台阶,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宅院拐弯抹角,四通八达进出的院落。由于岁月的侵蚀,本就古老的石屋泥墙剥落了,梁柱也显出难以支撑的倾斜,甚至一扇扇门板也已朽烂。屋内的土炕上叠放的古老花被,桌椅板凳,还有坐在椅子、炕边模样雕像逼真的俊男俊女,不知有多少年代了,觉得阴深深的,一人不敢久留,这些显得非常原始、古朴和厚重。
古村街上,有老汉们或蹲或坐,在出售自家的山果土产,如山鸡蛋、核桃、枣、手推小石磨、手摇小纺车。还有摊菜饼的老太,不时地传来吆喝声:“吃煎饼吧?”,买“核桃、枣吧?”,这些无不展示古村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踏着石阶拾级而上,来到“朱开山”的家。朱开山的故居为古村一处典型的山地四合院。电视剧《闯关东》、《老农民》在此拍摄。院内古石碾、石磨、石桌、石臼摆放有序,但古风仍存,旧迹依然。
一路走过,村中有两座单孔拱形立交桥。东桥为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建,西桥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古桥均以当地自然岩石垒成,上走行人,下通车辆,十分方便。雨季时,桥下又可形成宽敞的泄洪道,整个古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统设计完美科学。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朱家裕真是名不虚传,不愧为“齐鲁第一古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果我是诗人,当有绝妙的诗句脱口吟出,如果我是散文家,当有美丽的句子从笔端流淌,如果我是小说家,当有故事在我的文字里成章成篇。但我笔拙,只能肤浅地表达我对朱家峪的印象。
山东 张桂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