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天使更不是魔鬼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天使,魔鬼
  • 发布时间:2011-05-12 13:48
  时隔一年之后,股指在这期间下跌幅度仅4%,相对此前的大起大落来说较为平稳,其并未成为市场所担忧的洪水猛兽。这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金融工具, “既不是天使更不是魔鬼”,它的推出不会改变股市的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14日,股指期货上市一年间,共运行了24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5899万手,日均成交约24.6万手,顺利实现了12个合约的到期交割;市场保证金规模达200亿元,开户数量6.7万户,共有80余家金融机构入场交易。

  推出即显成熟

  股指期货一诞生,就显出异常的成熟和理智,投机气氛也明显降温。

  首先,在投资者普遍预期这一金融衍生品会遭到非理性炒作时,股指期货却异常冷静,首日4张合约价格正常,成交虽活跃但不火爆,属于比较健康和理性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股指期货投资者的谨慎和理性。

  其次,到目前为止,股指期货还没有出现投资者被强行平仓的情况。众所周知,股指期货的投资是保证金制,具有5倍多的杠杆效应,投资者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就爆仓,并且爆仓现象在境外股指期货市场并不鲜见。这一方面与管理层提高入市门槛、强化风险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与投资者多参与过商品期货市场,久经沙场,风险意识强烈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有关。

  第三,套利空间基本消失。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首日,5月、6月、9月和12月合约的走势与沪深300现货走势明显背离,期货相对于现货均有明显溢价,出现做空期货、做多现货的无风险期现套利机会,盘中期现套利年化利润率最高接近20%左右;同时,4个合约之间的绝对点位也相距较大,存在跨期套利机会。但仅仅几天时间,套利空间就基本消失。

  目前股指期货开户机构数量虽少但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特殊法人(券商自营)和即将开闸的QFII等,他们往往与散户形成对手盘。制度规定特殊法人仅能进行套保操作,且基本为卖出套保,公募基金和QFII也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一系列数据表明,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套利、套保等中长线投资者的进场,使得投机气氛降温。

  两成期民赚钱

  尽管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国内股指期货已经足以和国际成熟市场媲美。不过,参与期指投资的近7万投资者中,仅有两成盈利。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盈利的比例约为22%,而盈亏平衡与亏损的比例则分别约为39%。

  一家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期货本身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要想绝大部分投资者赚钱是不可能的,一般客户“大约两三成赚钱,而一半以上的还是亏损,在盈利的客户中,除了一些大的散户,其他赚到钱的大部分是机构”。

  对于中金所来说,过去一年高达53.63亿元的手续费收入,使其赚得“盆满钵满”。除中金所外,期货公司也成为大赢家,按照业内普遍收取的0.01%的净佣金计算,百万亿元的成交额将“产出”10亿元左右的佣金收入。

  步入对冲时代

  股指期货诞生之初,曾有人将其视作“股市稳定器”。然而,由于目前中国股指期货市场规模比较小,还很难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

  “繁琐、复杂、门槛高”,这是众多期民对参与股指期货的切身体会。50万元的起步门槛,加上开户时林林总总的限制,使得股指期货一年来没有太大起色。对于目前期指“门槛高”造成的市场清淡的现象,有期民表示,可否考虑推出迷你期货,通过限定散户所持合约的手数达到弱化风险的目的。据了解,迷你期货合约的交易更为快捷,从而提升市场的参与度。国际成熟市场在推出股指期货合约之后,都适时推出了小型股指期货品种。

  另外,就市场参与者来说,期指总体上是为机构投资者“量身定做”的,应该是机构唱主角,散户跑龙套。但现在却是散户唱主角,而机构投资者未完全入市,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减仓制度都还用不上。因此,更多机构参与到股指期货中来,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重点。

  近日,随着信托公司、阳光私募即将获准进入股指期货市场,64.1%的阳光私募表示将在半年内参与期指交易,此外,早已在基金专户投资积累了股指期货投资经验的公募基金更加快了推出新产品的步伐。一切都在表明,中国的股票市场已快步进入了对冲时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