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好事”到“做得好”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做好事,做得好
  • 发布时间:2011-05-12 14:38
  慈善是公益,是不图钱;商业是谋利,是只图钱。很难理解,一个公益,一个商业,竟然可以互不矛盾,统一共存。

  TOMS Shoes的“聪明之处”:通过一对一的促动和承诺,将客户转变成行善者,从而让企业获得快速持续性的成长。这个模式既避免了企业发展初期依赖融资来求发展,又可以在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同时卖出更多的产品,并同时创造出成千上万名“慈善家”。照此来看,慈善和商业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至于协调与否、成效大小,则取决于究竟是怎样一个模式,以及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是否执行到位、一以贯之。

  在《慈善的商业模式》一书中,林伟贤和魏炜就向我们介绍了20种基于慈善理念的商业模式。20种模式,对应的就是20个组织,从鼎鼎大名的MSN、思科、格莱珉银行,到专业机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童子军组织、慈济基金会,再到互联网平台全球捐赠网、免费大米网、繁荣网。每一个案例,都标志着一种成功,其背后也蕴藏着可供借鉴的“经营”智慧。

  有句话说得好:“有善心不难,难在有善举;有善举亦不难,最难在有善果。”对于企业而言,还有一难,那就是既要有善果,也要有效益。所以,这里所说的“经营”自然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只为盈利,一切向钱看”的经营——它需要有开展正常企业活动所需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更需要“达者兼济天下”的理想、行动和胸怀。

  林伟贤和魏炜的研究侧重于方法论,亦可称之为“术”。就像书名《慈善的商业模式》,定语是“慈善”,主语还是“商业模式”,只不过这个“商业模式”得要以善举为出发点,以善果为落脚点,过程中却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那么,具体到模式本身,慈善的商业模式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它和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在《利润模式》、《发现利润区》中提到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之一的魏炜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的管理学专家,他和清华大学的金融学专家朱武祥教授对商业模式有着多年的研究,并且成果显著。他们两位提出了“魏朱商业模式六要素模型”,即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需包括企业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以及企业价值等六个要素。企业定位是构建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的起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企业的业务、目标客户以及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方式。业务系统反映的是企业与其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一个高效的业务系统需要根据企业定位识别相关的活动并将其整合为一个系统,然后再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分配利益相关者的角色,确定与企业相关价值链活动的关系和结构。关键资源能力较容易理解,是指保证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和能力,不同商业模式所需的关键资源能力也不相同。盈利模式指企业如何获得收入、分配成本和赚取利润。自由现金流结构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企业价值则是商业模式的归宿。

  在魏朱两位专家看来,这六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是企业不同表现的内在根源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当然,商业模式不仅适用于企业等营利性组织,也同样适用于众多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以及非政府机构等。而本书中“慈善的商业模式”并未完全采用“六要素”模型,而是对世界上那些典型的、成功的慈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为发挥更大的慈善和经济效能提供更多有益的路径。

  总之,慈善是“做好事”,模式是“好得做”,而“慈善的商业模式”就是要求“好事做得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