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加息或已结束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王建,加息,结束
  • 发布时间:2011-06-07 12:48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网友中,73.7%认为今年估计还会有一至两次加息,31.1%的网友认为今年会继续加息,并且次数会不低于三次,仅5.3%的网友认为今年不会加息。与此同时,多数专家也认为,6月会有一次加息,甚至6月还会出现“双率”齐动。

  然而,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5月31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出不同观点。他认为,“货币调控不会无限,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会上调,但加息已结束。”

  通胀不是货币供给过量的结果

  很多人将这几年发生的通胀原因都归结到中国的货币长期超发,但王建的理解是,“此轮通胀不是货币供给过量的结果,而是成本推进导致的。”他认为,此轮通胀是由输入型通胀、食品推动的结构型通胀,以及由工资推动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复合形成的。因为这三类通胀的共同特点都是首先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然后是企业为保住利润水平,以提价方式向市场释放成本上涨压力。

  因此,由于成本上升,企业对投资资金与流动资金的需求都会增加,所以也会引起货币量的增长,所以货币量的增长是此轮通胀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他认为,近十年来,特别是自2003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供给量过大是依据不足的。

  从货币(M2)增长率看,1991年~2002年的平均增长率是23.1%,同期的经济增长率是10.2%,货币超前经济增长11.7个百分点,而2003年~2010年,货币增长率是18.9%,同期经济增长率是10.9%,货币超前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所以货币增长率超前于经济增长率的幅度,近8年来是大幅度下降的。

  根据西方货币学派的理论,货币超发导致通胀一般最长只有9个月的滞后期。所以在王建看来,如果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货币是严重超发的,那早就会爆发严重的通胀,而不会持续到今天才爆发,更不会在1998年~2002年的期间还会出现年均0.4%的消费物价负增长,即一般所说的“通缩”现象。

  加息或已结束

  既然货币不是导致当前通胀的因素,那么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就不会产生抑制通胀的效果,而只能产生压抑增长的效果。

  王建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紧缩货币对通胀的影响应该在6个月后能够看到效果,到目前已经过去了6个月,但通胀仍未下行,并且还有上升趋势,这说明紧缩政策未见成效。”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5月中国食品价格重回升势,非食品价格没有松动迹象。许多专家预计5月通胀将再创新高,同比增幅将在5.3%~5.7%之间。瑞银更是预计,5月份和6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分别达到5.5%和6.0%。这说明通胀形势并未真正缓解。

  不过,王建认为,为了控通胀而实施的紧缩政策已导致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因此加息这样的紧缩货币政策不可能持续下去。目前由于贷款投放控制过严,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缺,民间借贷的利率也急剧飙升,这些情形都在2008年上半年出现过。

  他表示,如果坚持认为继续加大货币紧缩力度,就可以抑制住输入型与结构型通胀,就会重复2008年上半年的历史。因为当时为了控通胀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急剧下滑。

  他判断,今年加息控通胀的手段可能已经结束,而随着经济下滑,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将转向放松,但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会上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