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失血”之痛

  6月中旬本刊专题文章《股市“抗旱”》对于A股流动性困境进行了剖析。一个月后,A股“失血”除了当时提到的新股发行、再融资等传统因素外,微观的体验表明一些新的因素开始蔓延。

  某地产上市公司近十年一直都向内部数万名员工募资,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规模达二三十亿元。但这一系列投资产品自2008年以来,收益率表现一直欠佳,员工对此诟病较多。受地产融资难影响,公司近期将目标转向数年来一直在二级市场摸爬滚打的资金。公司向员工发行新的理财产品,主要用于向上市公司提供借贷,年收益为12%左右。而另一国内知名的私募机构,在二级市场投资一直不畅的情况下,最近也开始从事民间借贷业务,月息3%,相当于年收益率36%。

  这两个事件折射出,一些多年来“坚定”的二级市场投资资金正在撤离,转向收益率更好的民间借贷市场。上述私募机构在放贷后,还很“后悔”,因为他们得知周边还有别的机构借出的月息到了7%!试想,如果没有一波小牛市,根本不足以吸引这些资金再度回到A股市场。而年初很多人期待的炒楼资金转向股票市场,实际上,这半年来他们大多转向了回报更高的民间借贷市场。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银行借贷、债券融资等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受控的情况下,A股正在成为诸多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新的还贷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平台成交金额690多亿元,远远超过2009年全年。

  在这个过程中,国资背景股东的减持成上升趋势。年初至7月11日,在622家拥有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背景的上市公司中,有111家通过大宗交易套现约100亿元。而5月减持量环比大幅上升108%,国有股东减持占比约为55.4%。这一比例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这622家地方国资企业的市值目前为2.7万亿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融资平台10万亿的债务,偿债风险并不大,但对于A股市场而言却是“灭顶之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